第170章(5 / 6)
如果让人知道我们母女有这样的病,一定会歧视吧,最少也是指指点点。
我妈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看上去比正常人还要正常,她演技很好的。
别说是外人了,她连我都瞒着。
我问她那些药是什么药,她说是治疗失眠的药,她只是有轻微焦虑,连抑郁都算不上。
可我翻过她的病历本,也查过那些药,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一年,因为高二学业压力逐渐加重,加上生活里的一些变故,我的低落期持续了很久。
我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连带肠胃病也时常发作。
我想去家附近的医院看诊,我妈知道了很生气,说我根本不需要看这些。但她是监护人,要向精神科咨询问题和拿药,需要她的陪同。
一开始她的确陪我来了,找的还是她在看的那位李大夫。
几次之后她有事就说不来了,让我自己来。
我们这里是小地方,查得不严,李大夫又比较熟悉我的情况,就按照之前的单子给我开些药,按时吃着。
那天我问李大夫:“会不会有一天我会和我妈一样严重?按照您的估计,大概会在什么时候?”
这件事我一直很在意,因此焦虑更重,但它并不剧烈,只是悄无声息地存在着。
李大夫安慰我说,只要干预的早,只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慢生活节奏,那一天不会到来。
我又问李大夫:“如果发生什么意外呢,如果受到刺激呢?”
我也想要慢生活啊,身心都慢,无波无浪。
可是这也需要我的心,以及外界环境的配合啊。
那些案例里提到的患者,他们也都曾经有着同样的希望啊,是生活不放过他们,一个浪接一个浪打过来,打得他们爬不起来。
哎,真的很讨厌那些成熟的大人说,“我们那个时候吃得苦……”,“你才遭遇这么点事就受不了了”。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消化功能是不一样的,吃苦多的人可以扛下来,并不意味着吃苦少的人就应该健康想得开。
时代不一样了啊,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喜欢吃苦了,我们也没有吃苦的基础。
李大夫指出我的问题,说我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完美。
我不太赞同,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个完人。
李大夫却说:“可你不原谅你自己。”
我不理解。
李大夫又说:“你有没有发现,你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倒霉,不允许自己痛苦,也不允许自己遇到不好的事。这些不允许,正是负面情绪的来源。它们不停制造着自责、焦虑、纠结,你每天都要花大把精力去消化它,你的精神就是这样内耗的。”
我忽然明白她在说什么了,便问她,难道你们不会这样吗?
因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安闲也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比如家里有东西坏了,她找人来修,修理好之后就在纠结它为什么会坏,明明没有过度使用,接着又问是不是我弄坏的。再比如她的稿子被退回来,她会持续不断地找问题,找稿子的问题,找自己的问题,找市场的问题,找世道的问题。
怎么说呢,就是一瞬间发生的“不顺”,持续时间却被我母亲无限延长,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时,变成一天,并且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时不时跳出来引发她的思考。
李大夫说,我要学会放过自己,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去纠正。还要允许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糟糕的事,不顺的事,一旦它们发生了,不要反复自责为什么是自己,为什么会遇到。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