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建议(第一更)(2 / 3)

加入书签

虽然李松知道其他厂子不会在质量上作假,毕竟涉及到出口,但是该有的流程还是要有。

完事之后李松就来到汽车宝马汽车制造厂,整个就是一个大工地,有些地方还在土建,有些地方在打地基,有些地方在建设厂房,有些地方在收尾。

宝马汽车制造厂已经有一千多人,其中一大半是各个机械相关的厂子退休让子女接班的人,还有一小半是宝马摩托车厂来的技术人员。

这些人现在正在进行技术培训。

因为公司采用的生产标准与内地完全不一样,中途还走了一些人,这些人受不了标准化的流程,觉得繁琐,或者觉得不相信人。

当然李松觉得与奖惩措施有关系,违规就要扣钱。

标准化流程,一方面是提高成品率,另外一方面就是确定责任,还有就是安全。

在工业化生产中,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标准,都不是无用的,很多流程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对于这些要走的,李松也不挽留,因为标准化是大趋势。

造汽车就不像摩托车还有舷外机那么简单了,汽车零部件还有技术比前两个要高太多了。

还有产业链规模。

幸亏一些关键设备李松上次通过货船一起带过来了,铝合金压铸机,珩磨机,曲轴一体淬火机,冲压机,包括好几个型号的冲压模具。

首先生产技术比较低的面包车,面包车采用铸铁发动机,这玩意抗造。

当然也要发展供应链企业,轮胎,座椅等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交给其他企业做,本厂就做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以及车身。

一千多名工人在学习培训,等到这一千多人培训结束之后就会安装设备,调试设备,然后理论结合实际。

等到这一千多人设备调试完成,然后进行实验生产,期间制定新的工艺流程,哪怕是同样的生产线,因为安装还有其他原因,生产工艺都会有一些差别。

然后继续培养新的工人,这些工人会从摩托车厂还有舷外机厂调一部分,因为这部分工人已经习惯遵守工厂一些看起来繁琐的规章制度。

在汽车厂这边训练的宝马摩托车队已经去了太湖了,进行适应性训练。

李松到处溜达溜达,马胜利这边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咱们预料的不错,李松这个人做事情有分寸的。”小组里面的组长,京都来的一名领导开口说道。

副组长也点点头:“的确,有点共同富裕的意思,与我们接触到的其他国外资本家完全不一样。”

“是啊,一次经销商大会,收了一千多万美金的保证金,还预定出去接近二十万台工业产品,还扩大了全球贸易网。”小组内另外一个人开口说道。

“不像小本子,当年跟我们谈的时候太贪心了。”

“上级部门反馈,麦道公司有点松口了,不过咱们没表态,要不了多久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飞机试飞,估计麦道的条件更好。”

“其实dc10这一款飞机在国外名声有些不好,国际上很多国家都退单了,并且多个国家禁飞。”

“咱们可以学习技术吗,而且阿美毕竟是世家一极,多少要卖点面子,比以前的飞机好多了,以前的飞机那才是真落后。”

“我觉得cd10也不错,现在麦道正在困境,生产线技术什么的咱们才更容易拿到手。”

“至于说以后咱们装备谁的飞机,这个以后再说。”

“十万台订单啊,就按照平均一台1000美元算,这就是一亿美元啊。”普通型号的90摩托车出厂价是800美元,普通型号的125是1000美元,同类的小本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