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火箭技术存疑?(3 / 4)

加入书签

,燃料泵的技术,甲烷是低温燃料,燃料泵在这种低温状态下运行多久时间

还有火箭燃料喷口压力越大,喷口需要承受的温度就越高。

火箭喷口的温度越高,火箭推力就越大,但是也就意味着技术难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火箭,有些火箭可以运送七八吨到最高轨道,有些只有一两吨。

别的不说,就一个简单的内燃机,燃料雾化水平越高,燃烧更加充分,发动机爆发的力量就越大。

技术这种东西,搞明白了就简单,没搞明白,那就不简单。

当然火箭喷口这个温度虽然有四千度,但是也有手段。

就是把燃料管道从喷口外面绕一圈,这样不但可以给火箭喷口降温,还可以加热燃料。

这样就会让燃烧室的温度更高,推力更大。

当然这个制造难度也更高,钛合金材料技术,还有耐高温材料技术,特别是核心的燃烧室。

当然火箭发动机燃烧时间短,可回收也是一样的。

大家看到可回收火箭在回收的过程中,还一直冒着火苗,其实就是让火箭发动机保持一定的温度,也保持整个发动机内部的燃料泵等等部件持续运行。

燃料泵是低温燃料,万一停止了因为其他原因启动不了,那就麻烦了。

李松火箭控制系统就是要用自己制造的芯片,这样才能让火箭的控制系统运算速度更快。

而这个时候大部分火箭都是采用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混合技术。

电子管主要是用于辅助电路。

但是火箭回收需要控制系统不断接收地面遥感数据,然后不断的运算,要让火箭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下一步要怎么做。

还要根据火箭自身的状态,因为火箭在回收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大风等等。

所以这些都要提前进行计划,火箭根据自己的状态来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采用芯片控制技术,可以让火箭的运算速度更快,反应更快,也可以降低火箭本身的重量。

当然国家层面还有战略考虑,考虑到未来战争等等因素,所以国家在某些技术方面的应用,是比较保守的。

因为国家层面一旦太激进,很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技术这个东西,一旦新一代技术运用,那么上一代技术就会逐步淘汰,

最终上一代技术会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面,相关的技术人员也会逐渐抛弃这些技术。

其实李松在这个时候能拿出这么优秀的火箭技术,离不开冷战的功劳。

因为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前,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吃老本。

甚至老本还吃不明白,比如后面分家的肥熊那边,生产冷战时候的战略轰炸机,还需要考古。

而阿美搞了一个重返月球计划,也是搞的一地鸡毛,就是因为一旦技术不用了,啥都没有了,要想重新搞,又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而且到后面阿美那边大家都知道,只要有项目,那百分之百的要比计划的费用多很多。

只要有个名头,费用使劲的涨,某个州搞什么高铁,计划几百公里,最后一百多公里,然后喊了多少年投了多少钱,结果一公里铁路都没铺设……但是前期的钱了……后面要是再搞,加钱。

李松拿出来的技术是相当的高,主要是这个时间段火箭的技术那是相当的高,阿美的土星号,肥熊的能源号,这些技术都是杠杠的。

当然李松拿出来的火箭技术不是完整的,控制技术这些都没拿出来,包括地面控制系统,因为李松也要用新一代电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