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新标准(6000)(3 / 6)
p>
自己现在委托他们研究技术只能算是一种交易方式!
只是单纯的甲方与乙方的关系,李松也没想过要入股这些研究所,因为这些研究所是国内的根本!
再说李松也没有精力去跟这些研究所打交道。
也没有精力去一一说服这些研究所,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说个不好听的,别人是什么级别别人在整个体系内又是什么样的影响力
而且李松本身对专业方面的东西不懂。
研究所里面也有这些项目研究,到时候再接收其他研究所研究出来的成果。
这样以后研究所里面的研究方向就是自己说了算。
半导体在后面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不管是芯片制造还是芯片设计。
在这段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摩尔定律。
当然摩尔定律到后面也不行了,特别是精度越来越高。
这次李松就把各个项目制定了绩效。
从吃透技术再到生产再到量产!
整个李松拿出相应绩效奖金。
现在整个电子实验室有几个大部门。
芯片设计,晶圆制造。
光刻机制造,其中光刻机制造分为光源系统,光学系统,工作台系统,浸润系统,对准与测量系统,环境与控制系统。
芯片封装系统!
其中项目占比最大的就是光刻机系统。
因为采用了最先进的投影式光刻机,所以达到了现在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领先于世界!
虽然说晶圆制造还有光刻机制造,有内地的其他研究所研究,但是这并不妨碍电子研究所自己人研究。
等到国内其他研究所吃透技术应用之后,电子研究所在接手就很容易了。
因为这些项目都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些绩效,分到各个部门之后,还有一百万的额外绩效!
也就是所有部门当中,哪个部门作出的贡献最大就有额外的奖励!
对于那些拖后腿的部门,就会降低绩效评级。
下一次的任务就会降低绩效奖金。
因为李松作为私人老板,就是要让手下人内卷。
而且不内卷也不行!
当然这些李松只是召开部门负责人。
并没有给电子研究所里面其他实习生说这些东西。
至于说部门负责人怎么督促这些实习生。
那是各个部门负责人的事情,李松自己根本不管这个,如果这个都要管的话,李松何必要这些部门负责人。
作为老板,要是每个部门的事情都要管理,李松觉得自己恐怕就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了!
李松在电子研究所的时候,上级部门也召开了一个多部门会议。
这次多部门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工业产品标准。
国内的工业产品标准,说实话,现在就没个标准。
现在工业产品不管是有瑕疵没瑕疵的,只要生产出来都能卖出去!
至于说螺丝打歪了什么的,到时候用户自己重新打就是了!
是螺丝打滑了,那就重新开孔,用个大点的螺丝或者缠点线之类的,甚至是直接焊死!
现在的很多零部件都没有通用的标准。
比如说一个型号的螺丝该多长该多粗,螺纹的深度,螺纹的宽度等等!
这就导致了再过几年跟阿美关系好的时候。
国内把八爷送到那边去进行技改。
结果两架八爷上的零部件根本不通用,公差大的让阿美那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