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纲二(2 / 5)

加入书签

产品,这本手札就是想让他们了解‘槐香’的匠心,知道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有老匠人的坚守和农户的付出,”鱼灼音跟团队说,“咱们卖礼盒,不只是卖产品,更是传递‘槐香’的理念。”

“槐韵礼盒”的样品做好后,鱼灼音没有立刻推向市场,而是先邀请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代表、种植基地的农户和车间的员工,召开了一场试销座谈会,收集大家的意见。会上,有年轻的消费者提出:“槐花香囊的香味很淡,能不能再浓一点?而且香囊的布料有点普通,要是换成更精致的棉麻布料,会更受年轻人喜欢。”还有农户说:“手札里写了采摘槐花的标准,要是能加几张基地采摘、加工的照片,会更直观,让消费者知道咱们的槐花是真的从地里摘的,不是用机器合成的。”

鱼灼音认真记录下每一条意见,会后立刻组织团队整改。针对香囊香味和布料的问题,负责香囊制作的团队重新调整了槐花干的用量,将原本每袋5克的槐花干增加到8克,还特意从浙江采购了优质的棉麻布料,在布料上印上细小的槐花暗纹,既精致又透气;针对手札缺照片的问题,鱼灼音让摄影团队去各个种植基地和加工车间,拍摄了农户清晨采摘槐花、老周手工炒茶、王阿姨拌槐花馅的照片,然后将照片扫描后,用复古的排版方式印在手札里,让手札既有文字的温度,又有画面的冲击感。

整改完成后,“槐韵礼盒”终于确定了最终版本。2023年4月,恰逢槐花盛开的季节,鱼灼音选择在“槐香”甘肃定西种植基地,举办“槐韵礼盒”的发布会。发布会没有邀请明星代言,也没有搭建华丽的舞台,而是在一片槐树林里,用木架搭建了简单的展示区,展示区周围摆放着从基地采摘的新鲜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槐香。发布会当天,邀请的嘉宾除了经销商、媒体记者,还有种植基地的农户、车间的老匠人,以及之前提过意见的消费者代表。

发布会上,鱼灼音没有过多地介绍礼盒的销量预期,而是先带着嘉宾们走进槐树林,看农户如何按照标准采摘槐花,再带着大家来到临时搭建的手工制茶区,让老周现场演示“听槐雪”槐花茶的炒制过程。当老周布满老茧的手在铁锅里快速翻炒槐花,当浓郁的槐香弥漫在槐树林里时,现场的嘉宾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很多人问我,‘槐香’为什么非要用手工做产品,为什么非要花这么多时间做一个礼盒,”鱼灼音站在槐树林里,拿着“槐韵礼盒”跟大家说,“因为我们知道,手工做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用心做的不只是礼盒,更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今天大家看到的每一朵槐花,每一款产品,都藏着‘槐香’的‘慢功夫’,这就是‘槐韵礼盒’想传递的核心。”

随后,老周、王阿姨和小林也先后上台发言。老周拿着自己用了30多年的炒茶帚,跟大家分享了手工制茶的经历:“我炒了38年槐花,没什么大本事,就是守住‘不敷衍’三个字。现在小林接过了我的炒茶帚,我相信他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也相信‘听槐雪’的香味能一直飘下去。”王阿姨则现场展示了“槐风酥”的拌馅过程,看着她用木勺慢慢搅拌馅料,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小林也上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学炒茶的经历,还现场炒了一小锅“听槐雪”,邀请嘉宾品尝,嘉宾们喝着清甜的槐花茶,纷纷称赞“这才是槐花该有的香味”。

发布会结束后,“槐韵礼盒”立刻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天就有20多家经销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量达到了5000盒。而在“槐香”的线上旗舰店,“槐韵礼盒”上线仅3小时,首批2000盒就被抢购一空,很多消费者在评论区留言:“礼盒的木质包装很精致,手札里的故事很感人,喝到的槐花茶有淡淡的清香,能感受到满满的匠心”“买给朋友当礼物,朋友说这是她收到过最有心意的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