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幕徐开(7)(2 / 5)

加入书签

挂帅指挥东吁一战,他们心中是有顾虑的,是有不信任的。

    为何有这种想法,其实他们都是能理解的。

    荣国公久居朝中,近年少有亲临战阵,而东吁地势险恶,民情殊异,非熟谙边事者不能制胜。

    而对东吁一战,对本朝又意义非同。

    私底下是有几股声音的,如果定国公孙斌能够挂帅出战,那恐怕更能稳握胜机,即便是定国公不能出战,那南军大将军也是可以的啊。

    得知这些的昌封等人,心中亦不免泛起波澜,甚至他们还在心中默契的联想到一点,恐远在宗庆道的北军,也是有这样的波动的,要真是定国公不能挂帅出战的话,那北军大将军无疑是最合适的。

    经历过北伐一战的昌封、李斌等人,可不是先前未经战事洗礼的勋贵子弟了,他们眼下已是合格的战将了。

    年纪尚轻,这在南北两军不算什么,在中枢更算不得什么。

    要知道在中枢所辖精锐中,羽林军中有半数将领甚至年岁还没有他们大,在中枢所辖精锐中,不是以年龄、出身来论一切的,而是以战功与能力定高下的!

    这也使昌封、李斌他们无不担心一点。

    如今对东吁之战还没有打响,可南北两军先遣之中,却已有质疑、担忧的思潮出现,如果荣国公孙河不能解决好此事,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势必动摇军心。一旦前线将帅失和,或因猜忌延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这样的事,昌封他们是能理解的。

    毕竟在当初北伐一战中,定国公孙斌,成国公张恢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这是征服了将士之心的。

    再一个荣国公孙河呢,虽说是立下过汗马功劳,且在朝执掌着都督府,但此前在朝的表现可就不好评价了。

    对于中枢所辖精锐,尤其是凭借北伐大捷敕爵、晋升、授赏的群体,他们对天子是绝对忠诚的,毕竟没有天子,就不会有他们今日。

    “在没有军令传达之前,类似这样的言论,本将不希望在军中传开!!”在昌封一行思绪万千之际,太史义冰冷的声音响起。

    “与其在这里妄加揣测,倒不如把精力都放在操练上,特别是死战营的编练,务必给本将重视起来,听明白没有!!”

    “明白!!”

    帐内众将轰然应诺道。

    涉及到对东吁叛逆一战,仅限于少部分将领知晓,都尉以下将校及底层将士,是不知晓这些的。

    甚至是死战营的编练,这都是编了个由头,说是要发配到北疆戍边赎罪,才得以快速展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