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显摆一番居然有意外收获(2 / 7)
p>
即便太上皇把江宁织造局交给了甄家打理,又任命甄应嘉为金陵体仁院总裁,算是监视江南的探子。
变相的弥补了甄家四次接待所的银子。
可实际上每次下江南耗费的银子,至少以百万来计算。
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弥补回来。
乾隆六下江南,随行人员三千,加上河道各官府陪同人员直接超过一万。
掉了足足两千多万两银子,每次平均三百七十万两。
而这才是明面上掉的银子,接待乾隆的地方官府和商人的开销,实际上也不小。
也就是说,甄家四次接待,可能掉了上千万两。
仅仅靠一个江宁织造局,想弥补这么大的亏空,根本不可能。
所以实际上甄家欠国库的钱,少说也有几百万两。
太上皇默许慢慢还,但甄家既然如此受太上皇宠信。
日子过的比贾家还要奢靡浪费。
江宁织造局每年贪来的银子,或许也只是够甄家自己的开销。
所以要是能把‘不敢住’的园子卖掉,换一大笔钱回来,甄家是举双手双脚愿意。
但也不是谁想买,就有那个资格买。
至少盐商和丝绸商人或者家族,在甄家眼里,再有钱也没那个资格住进瞻园。
万一隆德帝和太上皇一样下江南,来了金陵住进瞻园。
那等于把讨好新皇帝的机会,拱手让给了盐商和丝绸商们。
光是这点,江南的巨富豪门就被甄家排除在外。
但李景孝想买,不仅身份足够,也不会和甄家形成竞争关系。
所以和李景孝客套一番,喝了几口茶,甄应嘉就有些沉不住气的问道。
“兴国公,下官听王兄说,您有意在金陵立个别院”
李景孝见甄应嘉说的这么直接,暗道甄家现在的财务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难。
不过想想也正常,算算时间,原著的七八年,顶多十年后,甄家就被抄家。
所谓破船还有三千钉,如此大的家族,真正彻底没落下去之前,支撑个三五七八年都正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