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没房?自己盖!王主任:没地!(4 / 7)
厕所都够呛!
还有施工队呢?技术工人呢?这根本是……”
“周处长,困难我知道。”杨工不紧不慢地打断她。
“材料,可以想办法。”杨工一边画,一边说,头也没抬,“水泥,我们以前在二机部,尝试过一种新的混合比例,强度有保障,而且对水泥标号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一点。
市面上紧缺的425号,我们或许可以用325号甚至更低标号的,通过优化配比来达到承重要求,这样采购渠道能宽一些。
钢筋……厂里不是还有些替换下来的废钢吗?强度足够,回炉重锻成粗一点的螺纹钢,做楼板主筋和圈梁完全没问题,就是费点工。而且咱们厂和炼钢厂,轧钢厂关系都不错,买他们点计划外物资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砖头……实在不行,发动职工家属,组织人手去城郊挖土,我们自己建个小土窑烧砖,无非是辛苦点。”
随着他低沉而条理分明的叙述,一张极其简洁却结构清晰的草图也在纸上迅速成型——一个规整的长方体,被均匀地分隔成六层,每一层又划分出若干个小单元,典型的筒子楼结构。
他在楼体一侧飞快地标注了几个关键尺寸,又在旁边写下一串数字和符号,显然是初步的用料估算。
“结构简单,施工快。”杨工画完最后一笔,将草图轻轻推到桌子中央。
“六层,每层二十户,一栋楼就是一百二十户。先盖两栋,就能解决两百四十户最困难工人的燃眉之急。
挤一挤,安置五百人不成问题。剩下的,我们再跟街道慢慢磨,压力就小多了。”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石毅,“关键是要有块地,最好是地势平,离厂区近,通水通电也方便的地方。”
周慧兰看着那草图,眼神复杂,有惊叹,更有对材料来源的深深忧虑。
陈雪茹则微微颔首,显然认可杨工提出的技术路线和自力更生的方向。
石毅的目光在草图上停留了足有半分钟。他猛地站起身,椅子腿与水泥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好!”
石毅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锤定音的力度,“就这么办!杨工,你立刻组织人手,细化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