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光刻机制作(2 / 4)
三,”他的目光落在陈工、赵红军、钱师傅等人脸上,“团队协作,信息共享!小张发现了器件可能不达标,为什么不提出来?后勤采购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为什么不及时上报?老钱磨透镜遇到了瓶颈,为什么昨天才告诉我研磨料不够细?各自为战,捂着问题,只会把小问题拖成大灾难。
从现在起,遇到任何卡点,无论大小,必须立刻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石毅的话语,精准的总结了失败的根源,也重新凝聚了涣散的人心。
陈工用力抹了一把脸,挺直了腰板:“厂长,是我的错!没有把好总关,从今天起,所有环节,我亲自盯。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许装上去。”
“对!厂长,我们重新来。”赵红军吼道。
“磨料我去找,掘地三尺也把最好的金刚砂弄来。”钱师傅浑浊的眼中重新燃起火焰。
小张也抬起头,眼神坚定:“厂长,我重新梳理所有外购器件的参数,达不到要求的,我们想办法改造电路设计。”
石毅微微颔首,脸上的冰霜稍稍融化。“好。现在,解决问题。”他指向那个炸裂的启动器。
“启动器爆裂的核心原因是电流过大。两个方向:第一,找到更强悍的启动器。老陈,你亲自去跑,找部里协调,看军工研究所或者保密单位有没有更高规格的库存,哪怕拆旧设备。
第二,我们自己动手,给现有启动器‘穿盔甲’小张,带人设计一个缓冲电路,用大功率电阻降低冲击,图纸我晚点和你一起推敲。”
“是!”陈工和小张立刻领命。
汞灯危机的解决,成为工坊里一场艰苦卓绝的微型战役。
陈工几乎跑断了腿,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最终从某个保密级别很高的仓库,翻出了两台尘封多年,但规格远超民用的军用级汞灯启动器。
小张则带着电路小组,在石毅的指导下,根据图纸原理和现有简陋的元器件,硬是搭建起一个虽然丑陋、但理论上电流的缓冲网络。
每一次改进后的测试都提心吊胆,仓库里甚至准备了湿沙袋作为最简陋的防爆措施。
当那支经过反复“加固”的高压汞灯,在缓冲电路的保护下,终于稳定地发出刺眼的白光,并通过简陋的石英透镜组在远处墙壁上投射出一个虽然边缘模糊,但异常明亮的光斑时,工坊里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带着哽咽的欢呼。这束光,驱散了失败的阴霾,也照亮了前路。
光源的初步解决,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如同图纸上那密密麻麻的线条,具象化为一道道横亘在眼前的险峰。
光学系统调试区,钱师傅几乎住在了那个小小的隔音防尘棚里。透镜组虽然磨出来了,但要精确地将它们安装在粗犷的镜筒支架内,保证光轴高度一致,并且能通过手动微调机构进行精细的聚焦和对准,这难度不亚于在惊涛骇浪中穿针引线。
简易的干涉仪投射出扭曲的干涉条纹,钱师傅布满老茧和细微伤口的手指,颤抖着,用自制的、包裹着铜皮的微小撬棍,以近乎不可能的微力,一点点地调整着透镜框边缘的顶丝。
每一次微调,都需要等待支架应力释放,再看干涉条纹的变化。枯燥、缓慢、令人绝望。
石毅经常默默地站在一旁,在他快要失去耐心时,递上一杯热水,或者用更精准的语言描述干涉条纹的物理意义,帮他理解调整的方向。
有时,石毅会亲自动手,他那双稳定得可怕的手,在微调旋钮上轻轻转动几丝,干涉条纹的扭曲度便肉眼可见地减少一分。
钱师傅浑浊的眼睛看着石毅的操作,又看看自己微微颤抖的手,浑浊的眼中既有敬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