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金乌正式开始研发(2 / 10)

加入书签

、眼神发亮的钱伟,还有另外几位核心人物:

吴教授,材料学泰斗,此刻眼睛死死盯着面前摊开的“第一壁材料性能要求”图表,手指在上面无意识地敲击着,旁边放着一份几乎没动过的饭菜。

赵工程,一位参与过多个重大国防基建项目,经验极其丰富的资深工程师,负责“金乌”装置的实体建造和总装。

他面前铺着“金乌”地基施工图和初步装置结构图,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不断用计算尺敲打着图纸上几个应力集中的关键部位。

陈工也在场,负责协调和记录。

石毅站在主位,背后的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复杂的符号和公式。会议直接进入了最核心的议题。

“同志们,‘金乌’计划已经启动,时间不等人。”

石毅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我们现在面临几个首要技术瓶颈。第一个,超导磁体。这是约束‘太阳’的笼子能否成型的关键。老赵,你先说施工面临的极限挑战。”

赵工程狠狠吸了一口烟,吐出的烟雾让他的眼睛微微眯起:“旅长,各位专家。最大的问题是尺寸、精度和低温环境的协同保障。”

他拿起教鞭,点着结构图上的巨型环形真空室和环绕它的D形超导线圈。

“按照设计,整个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部件,直径超过二十米。这已经不是实验室设备,而是巨型工程机械。我们要在深达数十米的地下洞库中,将它像搭积木一样,但又是毫米级精度地组装起来。”

“每一个线圈,重达上百吨,需要用特殊工装吊装、定位。而它们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力是天文数字,支撑结构必须能承受住运行时巨大的电磁应力,同时还要保证在液氦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不发生形变或脆裂。”

“还有,所有线圈必须被封装在巨大的杜瓦容器中,维持极端低温。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低温制冷系统,并且保证其管道与每一个线圈的精密对接,真空绝热层的铺设不能有丝毫泄漏。

这对焊接工艺、材料处理、现场清洁度都是地狱级的要求。我们现有的工程经验里,没有先例可循。”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赵工程提出的每一个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