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金乌正式开始研发(6 / 6)

加入书签

刻做以下几件事:第一,以军委和科工委联合名义,向鞍钢、上钢三厂、东北轻合金等定点单位下达最高优先级紧急任务令,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按照我们提供的工艺路线,攻关超高纯度无氧铜基材、高锡含量Nb3S先驱线材的冶炼、挤压和拉拔工艺。

设备不够,改造设备。技术不行,抽调全国专家支援。

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性能稳定的千米级线材样品。

第二,通知具备大型低温设备制造能力的单位,成立‘金乌低温系统专项组’,逆向解析我们已有的部分进口样机,全力攻关大型氦制冷机和高真空多层绝热杜瓦的设计制造。

需要什么特殊材料或加工技术,列出清单,全国调配。

第三,命令基地附属机械加工厂,立刻转型,抽调最好的八级工,成立‘精密线圈加工车间’。

二十四小时倒班,先用手头现有的少量材料,练习线圈绕制、绝缘处理和低温钎焊工艺。我们要做到‘料等人’,不能‘人等料’!”

他的命令一道道发出,清晰果断,将压力转化为具体行动,再次稳住了局面。

“可是旅长,时间…”陈工忍不住提醒。

“没有可是!”石毅打断他,目光扫过所有人,“敌人不会给我们时间。国家的能源危机不会给我们时间。

从现在起,‘金乌’工程进入‘战时状态’。

所有环节,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完不成任务的,军法从事。

技术问题,我来解决!资源问题,我来协调!你们要做的,就是执行!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把东西做出来!”

他的声音决绝而坚定。一股强烈的战斗气息弥漫在整个指挥部。

“是!”所有人员挺直胸膛,高声应答。

接下来的日子,“金乌”工程的节奏更快,压力更大。全国更多的工业和技术力量被无形的手调动起来,为了一个他们或许并不完全了解的崇高目标而奋战。无数个日夜,无数人的心血,汇聚向鹰嘴崖这片神秘的土地。

石毅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仅要协调技术攻关,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动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渠道,试图打破封锁,获取零星的关键部件或技术情报。他眼底的血丝从未褪去,但精神始终如绷紧的弓弦。

又是一个深夜,石毅独自一人站在指挥部巨大的防爆窗前。

窗外,基地静谧而肃穆,远处的“金乌”工地依然灯火通明,巨大的装置基础已经露出地面,轮廓初显,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等待着被注入灵魂。

“快了…”他低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岩壁,看到了那环形装置中心,未来将被点燃的那一团璀璨光华,“‘金乌’必将启明,照亮这片土地的前路。”

他转过身,走回堆满文件和图纸的办公桌,再次投入了无尽的工作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