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会议召开,核电站建设(3 / 6)

加入书签

反应堆小型化要求最低,可以最快形成战斗力,率先构筑起国土防御的‘绝对屏障’,并具备强大的战略威慑和反击能力。”

他拿出一份粗略的射程覆盖图,“仅需在关键节点部署,其火力投送和防御范围即可覆盖重要战略方向。”

“第二步,待小型化聚变堆技术取得突破后,大力发展重型地面机动平台。”他在黑板上画出概念性的、拥有庞大底盘和电磁炮塔的车辆草图,

“例如,基于聚变动力的远程电磁自行火炮、激光防空战车甚至重型突击平台。它们将赋予陆军野战条件下前所未有的远程精准重火力和区域防空反导能力,彻底改变陆地攻防形态。”

陆军的首长们纷纷点头,这条“先固后机动”的务实路径显然符合他们对未来战场的判断,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这时,石毅感到一道几乎要把他后背灼穿的目光。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来自他的大舅哥,周震南。

那目光里混合着期待、焦急以及“你小子要是再敢把空军忘了我就让你好看”的强烈意味。

石毅适时地转过身,迎上周震南那几乎要喷火的眼神,语气诚恳而坦然:“至于空军……”

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过来,周震南更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空军的转型,无疑是技术挑战最大、但也最具颠覆性的。”

石毅没有回避困难,直言不讳,“战机平台对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重量、体积、抗过载能力、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是所有军种中最苛刻的。

将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到足以安全可靠地装备现役战机,需要攻克大量的材料、工程和控制难题,绝非短期能够实现。”

周震南的脸色沉了下去,但依旧紧紧盯着石毅。

“但是!”石毅话锋一转,语气坚定,“这绝不意味着空军无法从这场革命中获益。

恰恰相反,聚变能源将首先为空军带来地面保障和防御能力的跃升。”

他详细解释道,“我们可以建设聚变供能的大型远程预警雷达阵,极大扩展空情掌握范围和时间。

为重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聚变电力保障,确保其战时运行的绝对稳定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