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02号研发,快速形成查打体系(2 / 8)

加入书签

/p>

立刻组织力量,对01号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优化设计,全力投入到02号原型机和后续任务的研制中。”石毅立正,沉声回应。

“好!资源和人力的调配将达到最高优先级,以全国之力,托举‘南天门’!”组长同志结束了通话。

电话挂断,石毅深吸一口气,感到肩上的担子仿佛又沉重了千斤,但内心的火焰也燃烧得更加旺盛。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就在“承影”01号首飞成功的第二天,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复盘与02号方案启动大会在基地召开。

与会的专家和工程师数量远超以往,许多新面孔是从全国各顶尖院所紧急抽调来的行业泰斗和青年翘楚。

会议上,气氛热烈而务实。各分系统负责人详细汇报了01号在首飞中各环节的表现数据,虽然整体成功,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需要优化的细节:

比如在大气层内极高马赫数飞行时,虽然震颤问题解决,但部分传感器的读数仍受到等离子鞘的轻微干扰。

再入过程中,姿态控制发动机在极端热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有微小波动。

聚变能源核心在空间环境下的长期散热效率需要更精确的评估……

石毅认真听取着每一个汇报,不断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点。他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功而忽视这些细微的问题,反而将其视为通往更高可靠性、更强战斗力的宝贵阶梯。

“问题都提得很好!很关键!”石毅在总结时说道,“‘承影’01号证明了道路的正确,而02号,我们要的是真正的成熟和强大。针对传感器干扰,电子小组和传感器小组联合攻关,研究新型抗干扰滤波算法和物理屏蔽方案。

姿态发动机问题,动力组和材料组合作,优化喷口材料和冷却回路。散热问题,能源组和环境控制组进行更精细的热仿真模拟……”

他迅速地将一个个问题分解、指派到具体的团队,并要求限期拿出解决方案和设计改进方案。

紧接着,会议进入了“承影”02号原型机的方案论证阶段。

02号的设计目标更加明确和苛刻:具备至少72小时的在轨驻留能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