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稳定虫洞成功,准备再次启航(1 / 5)
“盘古”号舰桥,主屏幕上被分割成数十个窗口,每一个窗口都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三维结构图或实时的工程现场画面。
石毅站在中央指挥台前,目光锐利如鹰。
他刚刚批准了第三批勘探队对C区进行地质钻探的申请,旁边全息投影上,李明博首长正在与刚刚抵达不久的后勤统筹官激烈讨论着物资配给优先级。
“……工业预制件的投放必须优先于生活舱的扩建。没有足够的工程机械,我们连平整地基都困难!”后勤官指着清单,语气急切。
“但人员正在不断增加,‘盘古’号的居住压力已经接近红线,我们必须保证基本生存空间。”李明博据理力争。
“好了!”石毅打断他们,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划动,做出决断。
“工业模块优先。生活问题,暂时采用轮班共享舱位和启用应急扩展舱来解决。告诉同志们,艰苦是暂时的,我们必须抢时间。”
他的命令被迅速执行。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在与未知的风险赛跑,每提前一天建成初步基地,就能早一天获得立足点,减少对“盘古”号这艘母舰的依赖,也能更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危机。
来自“北辰”的支援,如同涓涓细流,正逐渐汇成一条支撑远征命脉的河流。
每隔几天,就会有新的跃迁信号出现在警戒雷达上。带来的不仅是人和设备,更是宝贵的希望和持续增强的实力。
一批批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走出运输船,几乎来不及休整,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理论物理团队在李维教授的带领下,在“盘古”号最大的实验室里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空间场模拟器,日夜不停地演算着虫洞稳定模型。
工程团队则直接在机库区划出了一片“建造场”,利用运来的特种材料,开始尝试制造稳定器的关键部件原型。
勘探队伍的力量也得到了极大增强。更多性能优异的科考艇和经过特殊改装、具备短途大气层穿梭能力的工程勘察车被组装起来。
王海和他的驾驶员同事们变得更加忙碌,他们穿梭于星舰、小行星带、比邻星b轨道和C区地表之间。
对C区的勘探进入了精细化阶段。数台大型钻探设备被运送到预定地点,沉重的钻头轰鸣着,深入红色星球的地壳,提取着不同深度的岩芯样本。
地质学家张薇和她的团队在现场建立了临时分析帐篷,对送来的样本进行快速检测。
“好消息!”张薇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频道传回“盘古”号,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C区地下三百米处,确认存在大量水冰!纯度很高!
初步估算储量足够支撑一个万人级基地长期用水,并且可以分解制取氧气和氢燃料。”
舰桥上响起一阵轻微的欢呼声。水,意味着生命维持和能源,这是建立永久性基地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石毅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舒缓。
“立刻标记最佳开采点,设计水冰提取和净化方案。”他指示道,“下一步,重点勘探附近是否存在易于开采的金属矿藏和稀有资源。”
与此同时,对那片小行星带的扫描也取得了进展。
一支勘探小队发现了一条富含铁、镍、钴以及多种稀有金属的小行星矿脉,其开采难度远低于从比邻星b重力井中挖掘。
几艘经过改装、加装了粗炼模块和小型牵引装置的工程船被派了过去,开始尝试进行零重力环境下的矿物采集和初步提炼实验。
虽然效率远不如行星表面的成熟矿业,但这意味着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就地资源补充能力,减少了对蓝星补给的长距离依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