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以工代赈,山雨欲来风满楼(3 / 7)

加入书签

下午,几个老渔民战战兢兢地送来了几大筐活蹦乱跳的鱼虾,都是苦水河常见的品种,个头不大,鳞片粗糙,散发着腥咸之气。

石毅开始他的第一次“科研”尝试。

他让人将鱼虾分别处理。

一部分鱼刮鳞去内脏后,用清水反复浸泡、搓洗,试图去除表面的黏液和可能存在的苦味物质。

另一部分,则尝试用简单的“烹饪”方法来处理。

他让赵小乙找来一些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比如艾草、野葱、还有一种略带酸味的野果,分别与鱼虾同煮。

整个县衙后院,很快弥漫起各种奇怪的味道。

有鱼腥味,有草药的清苦味,还有酸果的怪异气味。

李福和赵小乙,以及那几个被请来的老匠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的县令大人像个厨子一样,围着几口锅灶忙碌。

石毅耐心地记录着每一步操作,然后亲自品尝每一种处理后的鱼虾。清水浸泡的效果有限,苦味依然明显。

而用草药同煮的方法,虽然添加了别的味道,但苦味并未完全掩盖,反而混合成更奇怪的口感。用酸果煮的鱼,肉质变得松散,酸味加重了苦味,更难以下咽。

第一次尝试,几乎可以说是失败的。围观的人们眼中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又黯淡了下去。看来这位新县令,也只是个异想天开的书生罢了。

石毅却没有丝毫沮丧。科学实验本来就有失败,他仔细分析着失败的原因:苦味物质可能不仅仅存在于表面,而是渗透到了鱼肉内部。或者,这种苦味需要更特殊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才能去除。

“也许是水温?或者……发酵?”石毅想到了腌制和发酵工艺。比如制作鱼露、虾酱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能会分解掉一些带来苦味的物质。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工艺复杂,不适合快速解决眼前的口粮问题。

就在他凝神思考时,目光无意中扫过墙角堆放的破瓦罐,里面有一些苦水河河水蒸发后留下的盐渍。

盐……结晶……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苦水河的水又咸又苦,说明里面溶解了多种盐分,而不同盐分的溶解度的温度是不同的,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