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思维的壁垒(2 / 3)

加入书签

战场,不再只是星际。”

“是。”陆峰抬头看向远方。

“这一战,注定将延伸到——意识的深渊。”

…………

神行基地,d-9层“意识干预实验舱”。

这一层没有任何实体通道,

进入方式是通过一种名为“量子折叠睡眠舱”的设备——它模拟了人类快速眼动期(RE)的脑波震荡,借助小欠三号回传的量子频谱,

在极短时间内构建出与“收割者意识源”共振的梦境通道。

它并非虚拟现实。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主动接触“深渊意识”的尝试。

每一次进入,都是在用人的大脑作为媒介,

试图去触碰那个非物质文明的边缘。

这是一场精神上的赌博。

第一次尝试由四位受训特战队员组成,

他们是曙光计划的精英预备员,配备了最高等级的神经防御协议与意识唤醒模块。

然而,仅三分钟后,三人陷入了不可逆的昏迷状态,

生命体征正常,但意识再未回归。唯一幸存的女队员醒来后说了一句话:

“他们在编织梦境。”

所有研究人员都沉默了。她口中的“他们”,

指的不是收割者舰体,不是敌人部队,

而是——那些被吞噬过的“旧文明”。

收割者不是孤独存在,

它吞噬的不只是科技、血肉或行星,而是连同记忆、神话、文化和信仰,

一并融入自身。而每一个梦境片段,都像是曾存在过的文明碎片,

在意识的深渊中重演、腐烂、呢喃。

“我们所面对的,是由数千个文明梦魇拼接成的意识迷宫。”

孙晴脸色惨白地说,“一旦精神结构不够稳固,

就会像被拖入深海的浮尸,再也无法浮起。”

陆峰不答,他的视线穿过实验舱的透明舷窗,

看向深处那台还未启动的设备:“引梦者-零型”。

这是一台违背伦理却不得不启动的终极装置,由纪老主导开发。

它可以将一名“主意识体”链接至多个实验者的脑波结构中,

以统一逻辑与认知构建出一种“多脑共振场”,

尝试在意识层面制造出人类第一座“思维堡垒”。

“我们要用群体梦境,对抗它的集合意识。”

这是纪老的判断。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一名实验志愿者被带了进来。他叫周律,是前军方意识联调组成员,

曾经成功在非睡眠状态下进入清醒梦境达26分钟。

那次实验中,他曾“遇见”过小欠三号毁灭前传回的“眼球”,

甚至与之进行了断续的思维交互。

“它不是个体意识。”周律说,“它像一张遮天蔽日的网,

意识是一种流动,在其中你分不清自己是谁。

你会怀疑你是不是早已被它吸收,只是在重温自己的幻觉。”

“你准备好了吗?”陆峰问。

周律咧嘴一笑,眼中带着一种病态却清晰的光:

“从我梦见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一生不可能平静。”

随着引梦者-零型启动,一组四人同步接入意识通道。

他们的脑波开始共振、统一、合并。

第一分钟——无梦状态。

第二分钟——一片灰雾,出现不明语音。

第三分钟——识别到多个文明语言碎片,

其中包括一种与卡达里尔人古代语极为相似的结构。

第四分钟——梦境稳定构型,形成第一个集体梦:

一座沉没中的金字塔城市,天空被裂口贯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