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1 / 4)

张瑾与杨安不同,杨安充其量也就是知道两税法有用,奠定了以后上千年的税法基础而已。

至于其他的,杨安其实也只是半吊子,故此这会,他才选择了先行试点。

但张瑾却是以前的户部尚书,而且还是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为杨广管着钱袋子的忠臣,这样的忠臣,如果说他对税法不精通,那肯定不可能。

而要是精通的话,那么在张瑾看来,杨安所提出的两税法,其实就是可以使用的,甚至比他们现在所使用的租庸调制要好上不少。

所以,张瑾没有任何犹豫的,就想让杨安将两税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

这样的提议,使得杨安也愣了下,随后才对张瑾饶有兴趣的问:“张卿觉得,朕刚才所提的两税法,可以在北方使用?”

事实上,杨安其实也想步子大一点,不过税法牵扯太多,他自己也并不是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才选择了小规模试点,以实践来检验两税法的可行性。

但现在,听张瑾这样一说,杨安却也有了扩大的想法。

不过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他却也得问清楚了,谁让税法的牵扯实在太大呢?

“回禀陛下,臣觉得可以。”

而张瑾也在杨安的这话问出以后,当即恭敬回复,话刚说完,他便再次道:“至于可以的原因,原因有二。”

“其一,那就是陛下所提出的这个两税法,以臣在户部待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是完全符合咱们大隋如今的现状的,也确实可以减少百姓负担,毕竟咱们如今的租庸调制,确实有些复杂了。”

“当然了,这只是其一,臣之所以觉得此法可以施行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咱们大隋的税收来源多数还是以江南为主。”

“既然以江南为主,那么北方这边的税收,咱们就可以放心尝试,不用担心一旦税法不合适,而引起朝廷财政危机,同时还可减少北方百姓的压力,加快北方发展,让南北方尽快平衡。”

不得不说,这个张瑾还真可以算是经济领域的行家,以至于房玄龄与杜如晦他们听了张瑾说的这些以后,也立刻就站了出来,对着杨安恭敬道:“陛下,臣等也觉得张大人这个提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