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曲的特点就是乱中有序,在极度嘈杂中仍然保持着激动人心的旋律,与此同时,舞者还要凭着腾挪跳纵的各种舞蹈动作将看客们的注意力从乐曲那里吸引到舞蹈上来,因此对舞者本身的技艺水平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若舞艺和乐曲能够相得益彰、配合的恰到好处,那这就无疑是一种观感极佳的视听享受。
因此乐人和舞者也需要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所以汝阳王之前邀请王柔娘伴奏时,才会自信的表示错亦无妨,因为他自信凭自己的舞艺能够将曲调节拍的错误找补回来,只是没想到那少女错的太离谱。
但是在换了宜春院里技艺纯熟的乐人们之后,汝阳王便不需要再分心迁就配乐,更可以心无旁骛的舞蹈起来,其身形本就挺拔英朗,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兼具美感,身上摇动的金铃完美的与乐曲呼应,也让周遭看客连连鼓掌叫好。
一时间整个殿堂中充斥着杂乱的乐曲声、金铃声以及观众喝彩声,环境可谓是嘈杂至极,实在很难让人静下来心来冷静思索。
就连正在构思诗作的张岱都忍不住抬起头来,向着殿堂中正作健舞的汝阳王看了几眼,心中算是明白了汝阳王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部舞来表演。
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出一首合格的应制诗来本就难度不小,圣人又限制了舞罢则诗毕,在这样嘈杂环境下构思诗作无疑更加的艰难。如果汝阳王舞罢而张岱诗仍未成,那自然就是输了。
柘枝舞本来就是节奏强劲的健舞,因此这舞蹈的时间也并不算长,通常在一刻钟左右,如果时间再长一些的话,舞者的体力也坚持不住。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真的会被刁难住。但张岱作诗本就不循常规,他在最初思索一番之后,心内很快便有了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