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4 渤海高三十五(3 / 6)

加入书签

;  眼下朝廷还未明确划分十五道监察区,否则高低得感叹一句,大唐这三府十五道,都在我张六郎肩上扛着啊,大明小阁老都没我肩上担子重!

    高适在一旁听着众人讨论这个话题,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向往。

    如今的他一名不文、白身一个,甚至因为灾情的影响,家中土地都歉收、难以果腹,听到这些年龄与自己仿佛、甚至还更小的人已经开始探讨铨选出仕、临民宣政的话题,心里越发的不是滋味。

    张岱见高适在一旁颇受冷落,于是便笑语问他道:“高三十五如今在州所治何事?此番出游像是扰事不轻吧,若有疾困,直言即可。”

    高适听到这话后,鼻头顿时一酸,连忙又站起身来说道:“某今寄居梁宋、耕樵谋生而已。某乡本洛阳,旧者西游长安,不意先父客死广陵,为了迁归先茔,不得已典宅为资,除服之后桑梓已无,不得已投奔他乡……”

    张岱随口一问,不想却问出这样一个苦难身世,自是免不了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便又说道:“人生在世祸福难测,一时的顺逆起伏不足定论长久。但使坚韧不拔、奋勇向上,终会否极泰来、天人相助!”

    高适自然不知张岱说的正是他日后的真实际遇,还道张岱只是在单纯的安慰他,于是又连忙垂首道:“多谢六郎激励,某一定奉此为铭、自强不息!”

    张岱瞧着低眉顺眼的高适,心里则思索起来。他听到高适自言本是洛阳人士,为了迁葬亡父典卖家宅,不得已才流落梁宋之间。既然遇上了,他到也想帮助对方一把。

    于是在稍作沉吟后,他便又笑语道:“某等同年不久后便将归都,高三十五于此既无要事操持,可愿一同归都?我家宅园虽然不阔,但也能容二三士暂作栖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