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勿为子孙养祸也(4 / 5)

加入书签

邦妙计。

    宇文融一开始的时候还存着质疑之心,他自不认为张岱能够进献给自己如何惊艳的妙计,可是越听便越动容,两眼眨都不眨,待到张岱将此内容大略讲述一番之后,他当即便急不可耐的询问起其中细节来。

    通过宇文融的质疑,张岱也逐渐了解到如今大唐的时代背景与开中法的实施年代还是颇有差异的,诸如官府对于食盐的生产管控力度还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如今的大唐还没有大量产生那种能够输粮于边的大粮商等等。

    但抛开这些客观条件的些许差异,开中法的这种思维逻辑是成立的。

    除了将输济军粮的负担转嫁一部分给民间商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鼓励这些商贾主动的徙民开边,既缓解了国内的人地矛盾,同时还能直接改变边邑上汉胡人口的比例。

    当下的大唐虽然幅员辽阔,并且远在西州等地都进行编户齐民的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羁縻区,包括一些边镇外也生活着众多的诸胡城傍武装。

    比如开元初年姜晦担任御史中丞而奉命巡边,当时有突厥降户来附,单于都护府副都护张知运悉收降户兵仗,令渡河而南,降户怨怒,向巡边使姜晦哭诉诉无弓矢、不得射猎,晦悉还之,降户得之,遂叛。

    所谓的渡河而南,就是指的河套地区,本来就有着非常优良的耕垦条件,但是降户来附仍以射猎为生,保持着原本的部落组织和生活习性,若不加约束改造,根本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如果有了开中法所提供的这种盈利模式,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边地进行民屯垦荒就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

    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杀头的买卖抢着干。内地大量的失地民户徙于边疆,既扩大了生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