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婉言谢绝了宇文融的拉拢,然后便告辞离开了门下省。他也没有直接往御史台去,而是先去中书省向裴光庭感谢一下提携之恩,顺便跟其讲一讲自己为了追从他而拒绝了怎样的诱惑!
来到中书省后,张岱并没有第一时间获得召见,而是被安排在堂外等候了好一会儿。
裴光庭拜相之后,虽然在人事上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也并不是全无作为。
就在萧嵩、宇文融各自摩拳擦掌、畅想大计的时候,裴光庭也没有闲着,他正忙于接见各司的官员们,上到各司的长官通判,下到主事令式,或是询问他们各司职事的疏漏不便之处,或是他们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对于各自待遇的诉求等等。
单单张岱在堂外等候的这段时间里,就有几十名官员本引入堂中进行谈话,而且从他们离开时或是若有所思、或是面有喜色的神情来看,裴光庭并不是刻意作态、搞什么礼贤下士的人设,而是真的与这些人在探讨实际的问题。
张岱将这一幕幕收于眼底,心中也不由得大生感触。虽然从时势上看来,裴光庭在三名宰相当中属于最弱势的一个,但弱势并不等于就全无作为。起码在这些普通朝士们眼中,裴光庭仍是高高在上的宰相。
如今他主动放低身段,与下级官员们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无疑就会让众人觉得裴光庭对于国事、对于他们这些朝士们各自的疾困都了解的更加全面和具体,这同样也是宰相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中面对不利的处境时,往往自觉得束手束脚、施展不开,从而倍感苦恼和失落,那是因为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展开工作的方式。
裴光庭的这一做法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官员们进行谈话固然不是宰相的主职工作,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