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李二娘怒气跳水亡(第15集)(2 / 4)

加入书签

出,染红了明黄色的龙袍。

\"陛下!\"满殿惊呼。李二娘下意识起身,却被侍卫拦住。她望着龙案前混乱的人群,突然扯开衣襟,从贴身内袋掏出块染血的绸缎——正是当年在国公府绣的那方密信。

\"陛下!\"她的声音穿透喧嚣,\"这绸缎上的并蒂莲,是用民妇的血绣的!\"她举起绸缎,雨水冲刷下,暗红的血迹愈发清晰,\"当年国公府的绣房里,民妇日日盼着有人能看见这些冤屈。如今......\"她哽咽着望向皇帝,\"若陛下不信,可验这血!\"

皇帝虚弱地抬手,指了指李二娘。皇后接过绸缎,泪水突然夺眶而出——那并蒂莲的针脚间,竟还绣着细小的字迹:\"愿以吾血,换天下清明\"。

三日后,刑部大牢。

王肃铮蜷缩在霉湿的稻草上,望着铁窗外的月光。牢门\"吱呀\"打开,张生提着食盒缓步而入。

\"你还来做什么?\"王肃铮沙哑着开口,昔日的威严荡然无存。

张生掀开食盒,露出两个白面馒头:\"你夫人托我带来的。她说,你最爱吃她蒸的馒头。\"

老宰相突然狂笑,笑声震得铁索哗啦作响:\"爱?我连她生辰是何时都不记得!\"他抓起馒头狠狠摔在地上,\"知道我为何要除掉你们?因为你们让我想起......想起当年寒窗苦读时,也曾想做个清官。\"

张生沉默良久,弯腰捡起馒头:\"明日午时三刻,菜市口。你夫人说,她会去。\"

走出大牢时,李二娘正在巷口等候。月光洒在她新换的素色裙裾上,仿佛笼着层薄雾。\"张郎,明日我们去桃源村吧。\"她轻声说,\"听说村口的桃树又开了。\"

张生牵起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老茧——那是多年刺绣留下的印记。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一群夜枭。他们并肩走向黎明,身后的京城渐渐苏醒,而新的故事,正随着初升的朝阳,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悄然展开。

御书房内,皇帝强撑病体,挥毫写下诏书。墨迹未干,他望着案头那方染血的绸缎,轻声道:\"来人,将这并蒂莲绣品,收入国库。后世子孙,当以此为鉴。\"

窗外,桃花纷飞,落英铺满宫墙。

二:

晨光初露,薄雾如纱般笼罩着桃源村。张生和李二娘骑着马,缓缓踏上那条熟悉的青石路。离家数月,村口那棵老桃树依然傲然挺立,枝头缀满粉嫩的花苞,仿佛在迎接久归的主人。

“二娘,你听。”张生勒住马缰,远处传来孩童们清脆的诵读声,“是学堂的声音!”

两人相视一笑,加快了脚步。转过弯,只见新建的学堂里,十几个孩子正摇头晃脑地念着《三字经》,教书先生正是村里那位老秀才。孩子们看到张生和李二娘,立刻欢呼着涌了出来。

“张先生!李姐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在最前面,“我们学会背好多书了!”

老秀才也快步迎上来,激动地握住张生的手:“你们可算回来了!朝廷的赦令一到,我们就张罗着重开了学堂。这些孩子,可天天盼着你们呢!”

李二娘眼眶湿润,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让大家受苦了。”她忽然注意到人群中一个怯生生的身影——是小翠。自从上次在国公府分别后,小翠便辗转回到了家乡。

“小翠!”李二娘站起身,快步走过去。

小翠红着眼圈,“扑通”一声跪下:“姐姐,多谢你当年的救命之恩。我......我现在也在绣坊帮忙,想跟你学刺绣。”

李二娘连忙扶起她:“说什么谢,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然而,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