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收获105毫米重炮(2 / 3)
,每个师都增加了不少于50万发子弹,依照现有的官兵数量来说,每个人平均发放100发子弹,都不成问题。
因此,两位师长都极为高兴,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他们发挥战斗力的时刻,毕竟桂军向来不怕死,尤其是拥有钢军之称的第七军。
所以,这场战斗的缴获,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变得更为强大,不过,陈振华在将国琦支队击退之后,并非毫无所获。
毕竟陈振华是第一个深入战场的人,所以他悄然摸到了重骑支队的重火炮攻击阵地,此时,由于遭受陈振华火炮的袭击,重火炮阵地上的官兵,几乎都被消灭干净。
随着陈振华用捷克式轻机枪,将剩余的小鬼子炮兵全部消灭后,他惊喜地看到了梦寐以求的105毫米榴弹炮,这可是小鬼子的重炮,虽然国琦支队也仅有6门,但这也足以让陈振华兴奋不已了。
当然,当看到小鬼子剩余的炮弹时,却发现数量并不多,原来,小鬼子在紧急撤离时,由于无法带走105毫米的榴弹炮,但是炮弹却能轻易带走。
所以小鬼子误以为将105毫米榴弹炮留在阵地上,将来总有一天能将其追回,便忽略了对这些重火炮的转移,只将炮弹全部带走了。
小鬼子105毫米的榴弹炮,是法国生产的施耐德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1930年施耐德公司完成样炮生产,日本陆军经过各项测试后,对此炮各项性能表示非常满意。
施奈德1929式105野炮:采用螺纹式炮闩;火炮口径为105毫米,火炮倍径为L\/36,火炮重量为2880公斤;炮弹初速达到543-670米\/秒;火炮最大射程高达14.4公里,可以说是小鬼子射程最远的陆战火炮了;射击角度:高低0-45度,左右25-25度;炮弹重量:14.9-16.4公斤。
1931年,小鬼子陆军从法国施耐德公司订购了300门施耐德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装备部队。
在抗日战争初期,小鬼子挽马制常设师团,下辖的炮兵联队,由3个野战炮大队和1个榴弹炮大队组成,其中榴弹炮大队,就是装备的12门施耐德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
小鬼子订购的300门施耐德105毫米榴弹炮,可以装备25个师团,但是小鬼子常设的却只有17个师团,所以施耐德火炮非常充足。
进入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小鬼子大肆扩军后,用仿制生产的105毫米榴弹炮,被命名为九一式榴弹炮,来填补火炮的缺口。
毕竟施耐德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以及其仿制的九一式榴弹炮,是二战时期日军装备的性能最好的榴弹炮。
当然,陈振华清楚,这些施耐德1929型105毫米榴弹炮,即便留给第七军的官兵也没什么用处,接近2.9吨的重量,反而会给第七军徒增负担。
毕竟这些火炮,不像九二式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拆解完毕之后,由多名官兵就可以扛走了。
于是陈振华索性将这些105毫米的施耐德1929榴弹炮收进自己的系统空间,转而换成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凑足了6门九二式步兵炮和6门四一式山炮,再多的话,就可疑了。
就这样,陈振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小鬼子的施耐德1929105毫米榴弹炮,这也方便他后续用施耐德1929105毫米榴弹炮对小鬼子发动重炮轰击。
当然,此时陈振华的仓库系统空间里也有部分105毫米榴弹炮炮弹,只不过数量非常稀少,只有不到五十枚,所以陈振华暂时还不打算使用105毫米榴弹炮,而是要将空间内的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这次给第七军留下了6门92式步兵炮以及6门41式山炮,虽说只是陈振华系统空间内火炮的十分之一,但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