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周卫国辛苦训练装甲兵(2 / 3)
兵们示范操作要领,那熟练的动作、沉稳的姿态,让官兵们心中充满了敬佩和信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灯,至关重要。周卫国团长的这一安排,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
他常常在深夜,对着地图和资料,反复斟酌每一个细节,额头上的皱纹都仿佛刻满了他的思考和担忧。
挑选出来的这400名战车团官兵,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
周卫国团长计划着,让他们逐一接受坦克操作的轮流培训。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每一辆坦克的正常运行,至少需要2到3名熟练的坦克兵。而要培养出这样的专业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
在这一过程中,陈振华给予了周卫国团长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但他也充分考虑到了当前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陈振华在与周卫国交流时,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他拍着周卫国的肩膀说:
“卫国啊,咱们目前条件艰苦,但只要一步步来,我相信咱们能行!”
陈振华希望,在目前的艰难状况下,战车团能够进行有限的坦克支援行动。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战车团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
陈振华更期待着,3个月以后的时候,至少能够实现8辆坦克全员出动。这一目标,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却为战车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甚至还憧憬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看到更多的坦克联合出击,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他常常站在高处,望着远方,想象着坦克群冲锋陷阵的壮观场景,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卫国团长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他日夜思考着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如何提高官兵们的训练效率,如何解决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他的思考和设想。在训练的过程中,周卫国团长始终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到每一个训练环节中。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官兵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夏日的骄阳下,他和官兵们一起汗流浃背地训练;冬日的寒风中,他的身影依然坚定地挺立在训练场上。
然而,要完成这样艰巨的训练任务,并非在澧县县城内就能够实现的。经过与陈振华和陈大旅长的深入商议,周卫国团长最终决定将坦克团的驻地安置在平顺县与黎城交界的一处神秘且较为隐蔽的基地内。
做出这一决定,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多方面的考量。周卫国团长亲自带着几位骨干,翻山越岭,对多个地点进行了勘察。
他们的鞋子沾满了泥土,衣服被树枝划破,但他们的眼神始终坚定。最终选定的这个基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有效地躲避敌人的侦察和攻击,而且周边环境也为训练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在这里,官兵们可以更加安心地进行训练,不必时刻担心敌人的突然袭击。为了让广大的战车团官兵能够进行经常性的练习,周卫国团长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努力完善训练基地的设施和条件。
他四处奔波,与各方沟通协调,那疲惫但坚定的身影,让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在独立旅的发展规划中,除了战车团之外,骑兵团的建设同样是重中之重。
此时的骑兵团,在组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从全旅乃至三八六旅进行筛选,最终也只组建了一支八百人的队伍。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官兵还无法熟练地驾驭战马。战马在战场上的作用不可小觑,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驾驭战马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振华对骑兵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