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练兵和发展经济两不误(2 / 3)
>
因此,陈振华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黎城和平顺县,充分利用它们在晋东南地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尤其是潞城和长治原有的重工业基础。
要知道,在小鬼子撤离长治和潞城之后,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拥有着相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
当长治和潞安城被成功拿下后,陈振华马不停蹄地展开工作,全力扩充生产规模,大力推动建设与发展。
在面粉厂中,大型的磨面机日夜轰鸣,大量优质的小麦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机器,经过精细研磨和多层筛选。
在研磨过程中,机器的转速和压力都经过精确的调试,以确保小麦能够被充分研磨,同时又不损失过多的营养成分。
筛选环节则使用了细密的筛网,将面粉按照粗细不同进行分类,满足不同的制作需求。洁白如雪的面粉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这些面粉不仅为将士们提供了充足的主食保障,还被运往周边地区,满足百姓的生活需求。
榨油厂内,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油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经过压榨、精炼等一系列工序,变成了金黄色的食用油。
在压榨环节,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艺。先将油料作物进行适度的烘焙,激发其内在的香气和油脂。
然后,利用大型的压榨设备,施加均匀而强大的压力,使油脂充分流出;精炼过程中,通过过滤、沉淀和脱酸等步骤,去除杂质和不良成分,确保食用油的纯净和健康。
这些食用油不仅让将士们的饮食更加丰富多样,还为医疗救治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
纺织厂里,先进的纺织机器快速运转,丝线交织成一匹匹精美的布料。有适合制作军装的结实耐用布料,也有用于制作被褥的柔软舒适面料。
在纺织过程中,对纱线的张力、纺织的密度和速度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布料的质量和性能。
对于制作军装的布料,选用高强度的纤维,并增加了防撕裂和防水处理的工艺。
而用于被褥的面料,则注重柔软度和保暖性,采用了细腻的纱线和蓬松的编织结构。工人们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确保每一寸布料都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陈振华不辞辛劳,亲自奔波于各个建设现场。他悉心指导工人如何操作新引进的设备,如何优化生产流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优的产品质量。
同时,陈振华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他积极组织当地的青年参加技能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传授技艺。还从其他地区引进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生产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在陈振华的精心策划和全力推动下,各项生产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建成的工厂不仅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复苏和蓬勃发展。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广大将士们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装备了充足的子弹,士气高昂,信心满满地奔赴战场。
陈振华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完善和壮大生产体系,就一定能够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迎来和平与繁荣的曙光。
陈振华深刻地明白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生产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他将精力投入到面粉厂、榨油厂、纺织厂和服装厂等各个领域,借助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成功地让那些生产线一一建设起来。
当看到服装厂呈现出来的夏季服装时,无论是战神副师长,还是陈大旅长,都难掩内心的喜悦。
毕竟此时已经是4月初,炎热的季节即将来临,对于夏季服装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