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兵工厂是坚不可摧的后盾(2 / 3)

加入书签

播出去。”副总指挥语气坚定。

副总参谋长接着说道:“对,让各个根据地都能够学习借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种植、养殖和武器生产。”

他们决定提出在各个根据地内扩大种植以及养殖,甚至包括武器生产的计划,让所有的八路军四个师去落实和实施。

这个计划不仅包括增加种植的面积和种类,提高粮食和蔬菜的产量,还包括扩大养殖规模,保障肉类的供应。

在武器生产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武器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注重培养技术人才,让更多的战士能够掌握制造和维修武器的技能。

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明智且具有前瞻性的。黄崖洞兵工厂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模板和借鉴。

通过扩大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规模,各个根据地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增强自身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独立旅的发展经验成为了众人前行的指引明灯,为大家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依据和丰富的资料。

这种共享和交流促进了整个八路军队伍的协同发展,使得各个部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最终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有了这样的成功范例和清晰的发展规划,八路军将士们的信心愈发坚定,他们坚信在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敌人,迎来胜利的曙光。

毫无疑问,陈振华引领着八路军总部的几位首长视察了黄崖洞兵工厂之后,几位首长内心都泛起了层层波澜,感触至深。

当他们踏入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兵工厂时,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卷徐徐展开。

此时的黄崖洞兵工厂,在生产能力方面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再度提升。每月枪支维修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约3000支。

工人们在维修车间里,专注而熟练地操作着工具,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专注,仿佛手中的枪支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将士们在战场上生存和胜利的保障。

子弹的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作响,一枚枚崭新的子弹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每月高达30万发的产量,背后是无数工人辛勤的付出和严谨的操作。

每一颗子弹都经过了多道工序的精心打磨,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最高标准。

手榴弹的生产同样热火朝天,每个月3000枚的产量,凝聚着工人们的智慧和汗水,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组装成型,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不容许有丝毫的疏忽。

迫击炮炮弹的生产能力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目前每月能制造300枚,而按照当下的良好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提升到每月500枚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深知每一枚炮弹的重要性,都以极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而在重武器弹药的生产领域,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炮弹的生产能力同样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每月各达到300枚的产量,让陈振华的内心燃起了更多的希望和勇气,他开始精心筹划着未来运用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进行攻城之战的战略布局。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成果,陈振华的头脑始终保持着清醒。他深知,眼前的成就仅仅只是刚刚迈出的一小步。

在目前原材料供应尚且充足的有利条件下,才能够达成这样的生产水平。一旦原材料的供应出现波动或短缺,整个生产链条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而且,他的心中有着一本清晰的账。他清楚地知道,所有现有的原材料加起来,就算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够支撑生产92式步兵炮以及41式山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