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再次扩充军火制造工人(2 / 3)
。
这些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新工人,从机器的操作技巧到生产工艺的细节,都一一讲解示范;新工人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很快掌握了生产要领。
新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场地狭窄,无法容纳新的设备。陈振华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对工厂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
他们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建筑,清理出一片宽敞的场地,为新生产线的安装创造了条件。
经过艰苦的努力,黎城兵工厂的一条新子弹生产线终于建成。当生产线启动的那一刻,工人们欢呼雀跃。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子弹的生产数量,也为兵工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陈振华又将目光投向了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生产。他借鉴黄崖洞兵工厂的成功经验,结合黎城兵工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合这里的手榴弹生产方案。
他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榴弹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原材料的管理和调配,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陈振华的指导下,黎城兵工厂的手榴弹产量也逐渐提高。一箱箱手榴弹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战场,为抗击日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随着子弹和手榴弹生产线的增加,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陈振华面前——弹药原料以及钢铁的消耗速度大幅加快。
陈振华心里清楚,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自己空间里库存的原材料最多只能支撑到年底。
但考虑到战争局势的紧迫性,他没有丝毫犹豫。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有足够的弹药与敌人战斗,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加速生产。
为了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陈振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他一方面加大了从周边地区的采购力度,派出采购小组,深入到各个乡村、城镇,与当地的商户和百姓沟通,收购各种废旧金属和黑火药原材料。
采购小组的成员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向人们宣传抗战的意义,呼吁大家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姓们纷纷响应,主动将家中的废旧物品拿出来卖给采购小组。
另一方面,陈振华组织部队在战场上收集废旧武器和金属物件。战士们在战斗间隙,仔细搜寻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将那些被损坏的枪支、炮弹壳等回收回来,送往兵工厂进行二次利用。
这些废旧金属经过熔炼、加工后,又变成了一颗颗崭新的子弹和手榴弹,再次回到战场上打击敌人。
同时,陈振华还积极寻求与其他根据地的合作,互通有无。他派人与周边国军的兵工厂取得联系,协商原材料的调配和共享。通过这种方式,缓解了部分原材料短缺的压力。
不仅如此,在甘作良的悉心指导与努力下,黄崖洞兵工厂再次培养出一批枪支维修工人。
甘作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枪械专家,他深知枪支维修对于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
他在兵工厂内开设了培训班,亲自授课,从枪支的结构原理到维修技巧,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学员们认真学习,刻苦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维修技能。
随着这批维修人员的加入,那些在战斗中被损坏的三八大盖步枪以及中正式步枪,得以得到有效的维修。
维修车间里,工人们专注地拆解、清洗、更换零件,然后进行组装和调试。每一支修好的枪支都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这些修好的枪支重新回到战士们手中,再次成为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为抗战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在陈振华的不懈努力下,黄崖洞兵工厂和黎城兵工厂的弹药产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