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专打小鬼子的炮兵和补给队伍(2 / 3)
的决心。而陈振华和他带领的战士们,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在徐州战场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在弥漫着硝烟与紧张气息的战场上,台儿庄的战场局势很快再次恢复了之前的鏖战状态,犹如紧绷的弓弦,一触即发。
陈振华站在临时营地中,目光冷静而深邃,扫视着身旁略显疲惫却眼神坚毅的战士们。
他心里清楚,未来的战斗关乎着徐州会战整体战局的走向,关乎着无数同胞的生死存亡,每一个决策都必须慎之又慎。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振华做出了一个看似沉稳却蕴含着深谋远虑的决定:暂不急于在白天发动进攻,而是让所有人员充分休息,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他明白,只有战士们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才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获取更好的战果,为胜利增添更多的胜算。
在下达休息指令后,陈振华并没有将后续的战斗计划一股脑地全盘托付给许副旅长、张大彪和黄燕虎三人后便高枕无忧。
相反,他心中涌起了一个大胆至极且充满风险的想法——亲自深入敌军阵地,获取最直接、最准确的情报。
这个决定不仅需要非凡的勇气,更需要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对自身能力的绝对自信。而他挑选了魏大勇和段鹏这两位最为信任且身手不凡的伙伴一同前行。
为了顺利潜入敌阵,三人进行了精心的乔装打扮。他们穿上从日军尸体上扒下来的军装,仔细整理好每一个细节,确保与真正的小鬼子毫无二致。
钢盔稳稳地扣在头上,步枪紧紧握在手中,而那支掷弹筒则成为了他们佯装成掷弹筒小组的关键道具。
在日军的作战体系中,掷弹筒小组因其灵活性,常常被赋予在战场上随机应变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前进,或是寻找有利的攻击位置。
陈振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巧妙地利用这个日军作战习惯,为他们深入敌阵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白天的战场,宛如一座被战火炙烤的炼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时不时传来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和日军的呼喊声。
国军由于火炮严重匮乏,在白天几乎无法对日军阵地发起大规模的正面攻击。战士们只能无奈地躲在残垣断壁之后,或是藏身于废弃房屋的阴影之中,凭借着简陋的武器,等待着伏击小股日军的机会。
正是这样的战场态势,为陈振华三人的行动提供了一定的掩护。只要他们不贸然靠近小鬼子的前线防御核心区域,便不会引起敌人过多的怀疑,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就这样,陈振华三人宛如三只潜行的猎豹,小心翼翼却又坚定地踏入了敌人的领地。他们装作执行任务的日军掷弹筒小组,大摇大摆地在小鬼子的阵地上四处游走。
首先,他们来到了第114师团的防区。这里,日军的防御工事错综复杂,战壕纵横交错,机枪掩体和碉堡分布得错落有致。
陈振华一边佯装观察地形,一边暗暗记下各个关键位置。魏大勇和段鹏则警惕地环顾四周,时刻留意着周围日军的一举一动,手紧紧地握着步枪,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接着,他们冒险涉足第10师团的驻地。这个老牌师团的防御明显更加严密,巡逻的日军小队频繁穿梭,士兵们的神情也显得格外警惕。
陈振华三人巧妙地利用掷弹筒小组的身份,巧妙地避开了日军的巡逻队,继续深入。
在经过一处弹药库时,陈振华敏锐地观察到了其防御的薄弱点,心中默默盘算着未来攻击时可以利用的策略。
不仅如此,他们还大胆地向第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