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师和366师编制(1 / 3)

加入书签

在山东,二旅旅长郑伟山抡起大刀,劈开了一块木板:“小鬼子想占咱们的地,先问问我这把刀答应不答应!”战士们齐声叫好,他们大多是山东的矿工和农民,手里的锄头刚换成步枪,眼神却比钢铁还硬。

太原的指挥部里,陈振华看着六个师的编制表,上面的名字越来越多,从最初的4.5万到现在明面上的20万,实际不低于30万的八路军,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有报仇的、有保家的、有想让孩子过上安稳日子的。

副总指挥拍着他的肩膀:“晋冀鲁豫根据地这盘棋,算是下活了。”

陈振华望着窗外的雪,雪地里,士兵们正在操练,口号声震落了树枝上的积雪。他知道,扩编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小鬼子还有100多个师团的潜力,武汉的烽火还没熄灭,华北的防线还需巩固,但他心里踏实——因为这30万士兵的眼睛里,有比炭火更旺的光。

夕阳穿透云层,将六面军旗染成金色。远处的太行山在雪后更显巍峨,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陈振华知道,八路军的成长,就像这太行山的石头,历经炮火,却越来越坚硬。武汉的硝烟终会散去,华北的土地终将收复,而这六个师的士兵们,将用脚步丈量胜利的距离,用枪声唤醒沉睡的山河。

扩编的号角在寒风中回荡,这不仅是兵力的增长,更是信念的传递——当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武器,当越来越多的手紧紧相握,胜利的曙光,已经照在了太行山的峰顶。

太原城的雪化了又冻,临时指挥部的地图上,新标注的三个师番号墨迹未干——365、366、367师的旗帜在晋冀鲁豫的版图上连成一线,像三把刚开刃的刀,分别指向平津、鲁省与晋南。

陈振华用红笔在三个师的辖区划出清晰的边界,笔尖在“386旅为365师主体”的字样上停顿良久。

“386旅是块好钢,得用在刀刃上。”他对副总指挥说,指尖顺着平津线划过,

“平津线的114师团看似龟缩,实则像条毒蛇,随时可能南下。让陈师长带着365师顶在这里,既要防着鬼子反扑,又要稳住冀省的新根据地,担子不轻。”

副总参谋长正在核算兵力编制表,算盘珠打得噼啪响:“365师以386旅为底子,再并入365旅的老班底,年底前要扩到20个团。这意味着每个团得补充至少两个营的兵力,你倒好,直接将投诚的晋绥军组成4个团,外加2个炮团的转交,正好帮助365师组建了20个团。”

他指着账册上的数字,“365师,20个团中,15个加强步兵团,一个特战团、一个骑兵团和一个侦查团,外加两个炮团近300多门火炮,365师的火力比129师的还强大。”

东进纵队改编的366师驻地在鲁省沂蒙山区,原本的东进纵队的司令员,此时已经被命名为366师长了,根本没有对编制发愁。

原来的东进纵队最早的时候只有6个团,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被陈振华这个副司令,借助山东的各种抗战势力整合,以及持续不断的新兵加入,扩充到10个团。

到了现在,再次两个月过去之后,东进纵队直接扩充到了18个团的编制,加上陈振华分配过来的2个炮团,现在已经达到了20个团,接近7.5万人的兵力。

就这样,山东的地方武装力量还有部分没有彻底整合进来,如果全部整合进来,外加上大量的新兵,20个团的编制远远不够。

陈振华传来的电报带来了好消息:“不管366师扩充到多少个团,陈振华都会提供足够多的弹药和武器,从而来将那些新兵全部武装起来;山东根据地,足以建立起40万人的兵力。”

“晋绥军和国军转换过来的老兵能打仗,就是思想得扭过来。”许仕友摸着刚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