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改造晋绥军,建设强大后勤(2 / 3)

加入书签

个晋绥军老兵不愿剪辫子,说“这是祖宗留的”。政工干部没强迫他,只是每天给他讲剪辫子的士兵在战斗中更灵活的故事。一周后,老兵自己找剪刀剪了辫子,说:“为了打鬼子,祖宗会原谅我的。”

10个晋绥军团的补充则采取“掺沙子和抽调”的办法:每个晋绥军班排级里都编入多个八路军老兵,担任班长或副连长,既能传帮带,又能相互影响,同时又不影响晋绥军里的军官安排。

367师的一个晋绥军连队,三个月后成了全师的模范连,连长在总结会上说:“以前我们是‘吃粮当兵’,现在是‘为自己打仗’,不一样。”

当这些改造后的晋绥军士兵第一次在战场上与日军交锋时,连八路军的战友都吃了一惊——他们熟悉日军的战术,知道怎么躲避炮弹,拼刺刀时的狠劲更是让日军胆寒。

有个老兵用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劈死三个鬼子,战后把刀擦得锃亮,说:“这刀沾了鬼子的血,才算没白瞎。”

冀省的平津线上,365师的战士们正在抢修防御工事。他们把铁轨埋在地下当反坦克桩,在公路旁挖了纵横交错的交通壕,连村里的老百姓都来帮忙,说“这是咱自家的墙,得砌结实点”。

陈师长站在高地上,看着连绵的工事,对参谋说:“平津线的鬼子敢来,就让他们尝尝‘铜墙铁壁’的滋味。”

鲁省的沂蒙山区,366师的部队已经与地方游击队连成一片。他们在山里修了粮仓、兵工厂,甚至还有小型医院,老百姓说“八路军把根据地建成了铁打的营盘”。

许仕友师长在地图上标出十几个伏击点,笑着说:“小鬼子敢进山,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367师的机动部队则在晋、豫、鲁三省交界处练兵。他们今天在太行山练山地战,明天在黄河边练渡河,后天又钻进平原练游击战,战士们开玩笑说:“咱们是八路军的‘万能胶’,哪里需要往哪粘。”

随着根据地的管理也步入正轨。晋省原本被小鬼子控制的煤矿,现在也恢复了生产,工人师傅们说“以前煤是给小鬼子挖的,现在是给八路军挖的,越挖越有劲”。

当晋中和阳曲的煤矿在367师后勤部的参与之下收回之后,立刻开始了大量的煤炭开采,直接解决了367师的煤炭销售供应难题,配合上大量制作出来的烽火煤球炉子,大量的煤炭产业链开展起来。

为此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各大县城里,组建了一个特殊的组织,正是367师的秘密地下队伍,那就是煤球销售网络,当蜂窝煤球在晋省风靡之后,立刻扩展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内,包括平津等大型城市内。

毕竟县城内的广大居民,还是需要生火做饭,这些蜂窝煤球直接让他们的生活用火变得的更简单,一天只需要4块煤球,一个月下来也只需要120块,每一块煤球只需要5个铜板,一个月下来一个银元都用不完。

所以整个华北地区的县城里,很快就全部换上了蜂窝煤球,从而给原本的365师,现在的367师带来了大量的收入,这与那些美食小吃、烟叶和汾酒一起,以及土豆和红薯等高产量农业发展,畜牧养殖和布匹、鞋子、衣袜、乃至锅瓢碗盆等工业生产一样,给367师带来了大量的收入。

为了整合管理这些经济收入,陈振华还刻意将丁伟调回来,协助王方林副政委、张万和后勤部长来办理这些事情,尤其是美食小吃、烟叶、汾酒和蜂窝煤球四样,师367师的主要经济来源,用日收万金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同时也包括大量的从小鬼子手中和晋绥军手中缴获的物资,本身八路军的消耗量不大,或者根本不需要的物资,都由后勤部来处理,这就需要一个像丁伟一样的人员,兼具商人和军人的人员。

尤其是在向那些之前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战势力,现在则是在全国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