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4 大税行人(4 / 6)
道:“这些舟车,所运载全都是隶属一家的商货?”
“不是商货,是东都贵人使派运输到河南诸州救济灾情的物料。”
黎洸连忙纠正对方的用词,他们运送的这些物货的确不会入市售卖,而会补充到各州织坊维持日常用度。
“救灾?这么多物货全都救灾?”
对方闻听此言后当即便一撇嘴,旋即便冷笑一声,显然对此并不相信。或许在其观念中,不会有人这么豪迈、或者这么痴傻的运送这么多货物去救济不相干的灾民。
“事实如此,你等汴州境内便有义造的织坊,此事你等不知?这些物料便要输往织坊,绝非贩卖牟利的商货!”
黎洸又从相关的文书中一番翻找,里面还有汴州州府曾经给予的回执,可以印证其言。
然而对方却并没有选择相信,而是继续由中翻看,很快便从中找出了可疑的记录:“这些从管城驿购买的生丝、熟麻、粟米等物何解?每一项物类俱千万计,还有市监开具的住税!”
唐代商税号为关市之征,又分为过税与住税,即过路税与交易税。张岱一行自洛阳东行,因为救灾的特殊目的所以一路上都被免除了关津过路费。
但是之前在管城又采买了一批物资,这算是相对正常的商业行为,毕竟买卖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市场收的交易税虽然由货主卖家支付,但管城市署也给开具了过所与住税收讫的文书证明。
这本来是为了证明这一批货品的合法来源,但是落在汴州这些衙役们眼中则就便成了可疑之处,凭什么你们在郑州交付了住税,进入汴州后却要用文书逃脱过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