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尘缘了,该离开了(2 / 3)

加入书签

一眼便认出,此人正是昔日宗门大比之时,那个曾当众嘲讽他出身微寒、资质平庸的世家弟子。

只见那人指尖轻佻地抛起一串闪烁着灵光的灵石,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笑容,嗤笑道:“哼,真人手中的那枚传承玉简,怎会选中你这等卑微的蝼蚁?

莫不是老眼昏花,看走了眼罢!”话音刚落,四周顿时响起一片肆无忌惮的哄笑之声,充满了鄙夷与不屑。

苏墨面色平静,对这些刺耳的言语恍若未闻,他缓缓盘膝坐下,双目微阖,口中默念师尊所授心法:“本心皎然,不为外物所动。”

他将那些刻薄尖酸的言语,如同拂去尘埃一般,尽数从心头忘却。

刹那间,内心一片空明澄澈,他忽然感觉到心头之处泛起阵阵温润的微光,那些原本萦绕耳边的刻薄言语,竟如同冰雪消融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未曾留下半分痕迹。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已然过去了三日时光。

这一日,谷中原本弥漫的浓雾渐渐凝聚,化作一道佝偻蹒跚的身影。

待看清其面容,竟是当年在他年幼时,教导他识文断字的私塾老先生。

可惜先生早已因病溘然长逝。

只见老先生颤巍巍地伸出手,手中握着一支毫毛早已脱落大半的秃笔,递向苏墨,声音带着深深的叹息与惋惜:“痴儿啊,你若当初听为师之劝,弃了那虚无缥缈的修道之路,专心研习文章,考取功名,又何至于让你年迈的父亲临终之际,膝下竟无一人送终尽孝?”

此言一出,如同万千钢针狠狠刺入苏墨的心房,让他痛彻心扉。

苏墨的双眼骤然泛红,这的确是他踏上修行之路十余年来,心中最深最痛的遗憾与心结。

他有些愣愣地看着老先生递来的那支秃笔,手臂不受控制地缓缓向前伸去,指尖几乎就要触碰到那冰冷的笔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心头之中,恍惚之间,似乎听到了师尊那带着一丝无奈的叹息:“孝道之本,在于诚心,而不在于流于表面的形式。”

苏墨闻言,如同当头棒喝,猛然惊醒,伸出的手掌在半空中骤然停住。

待他再次抬起眼眸,定睛望去之时,眼前的幻象已然如泡影般破碎,化作了漫天飞舞的流萤,围绕在他周围,散发着柔和而宁静的光芒。

见此情景,苏墨心中顿时一片明悟。

方才若非师尊及时以心声点醒,他若是真的接过了那支秃笔,恐怕这一次的嗔怒谷试炼,便已经彻底失败了。

“看来,我的道心,还需好生锤炼一番。”苏墨轻轻摇了摇头脸庞上露出一丝自嘲的苦笑。

随即,他收敛心神,再次闭上双目

接下来的数日,苏墨始终静静地端坐于此,摒除一切杂念,细细感悟着自身道心的变化与成长。

直至第九日清晨,谷中弥漫的雾气不知何时,竟悄然凝聚成了一面巨大的水镜,澄澈透亮,清晰地映照出千百个形态各异的“自己”。

其中,有幼年之时,衣衫褴褛,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倔强地跪在山门之外,苦苦哀求仙长收录门墙的稚子。

有初入宗门之际,紧紧攥着那件早已洗得发白的旧袍,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显得局促不安的青涩少年。

亦有修为停滞不前,道途渺茫,终日借酒消愁,颓废落寞的青年。

每一个身影的周身,都或多或少地缠绕着丝丝缕缕的淡淡黑气,那是他这些年来,默默吞咽下的所有委屈、不甘、迷茫与彷徨,是心魔的具象化。

镜中那千百个幻影,突然在同一时刻齐齐开口,声音重叠,汇聚成一股撼动心神的声浪:“你当真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