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受气包(2 / 4)
,就不能说下官在肆意报复!”
众人闻言低下头,知道这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这话外之意就是对余令下帖子了,两家要碰一碰了。
刘敏宽知道,笑了笑劝解道:
“余令是小辈,刚做出一番大事,心高气傲难免的,槐道不要跟小辈一般见识!”
刘敏宽其实是信余令说的话的。
在面见袁万里的时候,袁万里已经把所遇,所知的全部都讲了出来。
余令准备以阳谋来对待卜石兔。
卜石兔转眼就把这些事情告诉了余令试图挑起臣子之间的斗争。
如今看来卜石兔成功了。
“以正合,以奇生”,一切计谋都是源于力量的不足。
也正是这一点让刘敏宽看到了土默特部的外强中干。
他卜石兔若是俺答,余令早就死了,不存在忍气吞声。
若没有这个由头,以余令那只喜欢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性子,不会在这个场合对位高权重的布政使发难。
余令还是他的下官,还归布政使来管。
一个能把长安都管的井井有条的人,不会愚蠢到分不清轻重。
就连御史袁万里都忍不住对姜槐道发难,这事儿谁对谁错其实早已清晰明了。
姜槐道听到了三边总督话里的维护之意,笑了笑,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姜槐道扭头对着余令说道:
“余令,你辱了我,辱了我祖宗,这是你我的私事!”
“那咱们打一架?”
“粗鲁!”
余令面露不屑,嗤笑道:“没卵子的都比你强!”
姜槐道深吸一口气,他发现余令在等着自己搭话,然后想方设法的奚落自己。
深深看了一眼余令:“你犯法了!”
袁万里往前一步,笑道:
“余同知除了话不好听,并不违犯国法,一个从草原归来,杀了无数蛮族的人,说出来的话自然不好听,需要缓一缓!”
姜槐道可以无视余令的话,但他不敢无视袁万里的话。
在他心里,袁万里比余令更让人忌惮。
这群人以“骂皇帝”为荣,皇帝都被这群人烦的不行,姜槐道又怎么敢无视。
“余令是文人!”
余令闻言笑道:“学问不好,才秀才,圣人文学没学好,所以言语粗鲁了些!”
姜槐道彻底没法,他发现余令的脸皮太厚了,可以说不要脸。
人家是学问低了羞于启齿,这个倒好。
一点都不觉得丢人。
至于骂人犯法这个事余令早就琢磨透了。
《大明律》规定百姓不能随便骂人,骂人是犯罪的。
骂人犯骂詈罪其实并不是百姓嘴里的不近人情的律法,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高明之举。
是一良策。
在大明立国之前是元朝的天下,元朝时蒙古贵族,异族人高高在上,汉人则处于被压迫的底层。
他们的高高在上可不仅仅是制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显得比汉人高贵。
地位的悬殊,文化的不同,他们骂汉人为“汉狗”,“汉奴”,“胡扎”等等。
羞辱着每一个身份比他们低的人。
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在骂,污言秽语充斥街头巷尾。
大明驱除鞑虏后,觉得这种现象很不好,骂着骂着就容易造成流血事件。
整顿骂人的风气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在《大明律》里骂人是犯法的。
可《大明律》也说了,有功名的读书人是享有言论豁免权,即使公开说皇帝或官员不作为也不会受罚。
余令有功名,可以骂!
余令的这种骂是属于言语较为激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