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二次见面(2 / 4)
闷亲自给哥哥挽发,发型依旧没多大变化,依旧是道髻,俗称道士头。
也就是余令经常念叨的丸子头。
“哥,昨日大家都把要买的东西买好了,东西也收拾妥当了,听人说殿试结束还有琼林宴,你不参加么?”
“琼林宴比不上咱们家的年夜饭。”
闷闷闻言开心了,京城她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原本还有个秋千可以坐一会儿,院子虽不大也能来回走动。
如今,衣食住行都在这个不大的屋舍里。
“那妹妹就提前祝哥哥为鼎甲,文采惊人,力压众人,哪怕不中状元,那最起码也是一个榜眼……”
“停停,脑子疼。”
“那妹妹等哥哥回来,然后我们回家看爹去!”
“好!”
余令骑着马离开,今日要去参加最后一场考试,也是最没压力的一场考试。
无论成绩的好坏都是进士。
算是走一个天子门生的过场。
按照以往,这场考试皇帝是出题人和阅卷人。
在大明其实变化也不大,可自从嘉靖后期开始,皇帝有时连仪式也不出席。
也就是说皇帝已经不看考上的殿试答卷了。
策试题均由翰林院和内阁等文臣拟定,至于进士名次的排列,也变成了由内阁和读卷官决定。
读卷官非常重要,通常都是皇帝指定的。
因为读卷官的职责就是评判殿试考生文章好坏的人。
嘉靖还好,皇帝虽然不参加殿试,但会指派读卷官。
如今不行了,万历指派谁,谁就会被攻击,要么是人品,要么是德行。
这些人可以不管手中的大事,可以一直吵,一直吵到皇帝退步,闹到由内阁来指定人选。
闹到如今这个地步,读卷官就变成了东林,浙党,昆党等人文臣群体角力的地方。
斗来斗去都是他们的人。
别看派系分明,但对皇帝他们可都是只有一个称呼,文人。
历年考试的名单余令也看了,南方学子最多。
他们基数多被选择的多,只要进了朝堂,成了官员,那都是自己人。
至于派系,那就是另一回事。
自从看了名单,再加上小老虎所补充的,余令说不出一句好话来。
“球员”是南人居多,裁判也是南人出来的考官,至于出题的官员还是他们。
怎么玩?
球员,裁判,官员都是自己人,这怎么玩?
如果皇帝“不守礼制,乾纲独断”也是可行的。
钱谦益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听说他该是万历三十八年的状元的,因为皇帝不喜欢东林人,打回了内阁的排名。
他就成了个第三。
可这种情况“十不一二”,少之又少。
不守礼制是四个字,可这四个字在群臣的口诛笔伐之下就能让皇帝下不来台。
就有不怕死的御史拿着祖宗制度死谏,不遵守就是不孝。
不孝这两字太沉了。
文华殿里当“吉祥物”的太子和太孙等候着学子的到来。
见左右无人,内侍又站的远远的,太子目不斜视,低声道:
“孩子,你认真听,学子是南人,读卷官是南人,到最后敲定名额的还是南人,这才是你我今后最大的难题!”
朱由校点了点头,喃喃道:
“知道,皇爷爷已经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
朱常洛闻言一愣,不解道:
“你都看出来了什么?”
“父亲,就跟先前的几位皇祖宗一样,要把内侍扶持起来。
文,我们是玩不过他的,就该用武,所以,皇爷爷喜欢余令!”
眼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