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长安的变动(2 / 3)

加入书签

当球踢!”

众人闻言赶紧点头称是。

在这个职位随时变动的特殊时刻,这衙门的所有同僚都是自己的竞争者。

今日能来这里开会的,那都是可以成为各县的县丞和主簿的。

“第三件事,从今日起,衙门官文要进行改变,要以简单明了为目的,做什么,做的怎么样,结果如何……”

余令的话让众人露出笑脸。

余令早都想改变衙门的工作公文汇报了,这个正合心意。

如今的衙门公文制度可归结为三个字:繁、长、臭。

繁,是指做什么事都要写个公文汇报下。

长,是指公文写的长篇大论。

一个田赋税,直接写多少户应该收多少就行,官员偏偏不这么写。

他们还会写心得体会,还要咏一下来展示文学。

朱元璋当初为什么打刑部主事茹太素,不知道的人以为是老朱暴躁。

真实情况是换谁来他都得火冒三丈。

中书郎中王敏立读他的折子,读了一万七千字只说了五件事。

而这五件事实际用五百个字就能把情况说明。

也就是说这家伙写了一万六千多字的废话。

他挨打可不是因为他说了废话,而是他真的该打。

他在试探皇帝,他在消磨皇帝的耐心,和时间。

字数少可以通揽一目了然,字数多耽误的可不是时间,还有精力。

这是官场里,官员争权的小秘密,从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元朝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一旦皇帝不喜欢看这些折子……

那这些折子就会落到内阁那里。

学坏只需要一瞬间,地方很快也学着这么干,那些小吏就靠着这个那拿走衙门主官的决策权。

它也是造成衙门里“官弱吏强”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老朱最后下旨“若官民有言者,许陈实事,不许繁文,若过式者问之”。

但这道旨意根本没有什么用,依旧长篇大论。

“臭”就别说了,一说余令就头疼。

衙门公文汇报事情用的是八股文。

有承题,还有破题,中间来一堆圣人言,中间的某一段才是他要说的事情。

余令是受害者,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都是。

余令开会的速度很快,从来不磨叽,也从来不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余令都想不明白,开个会哪有那么多屁话。

余令没想把升职办个庆功宴。

余令心里很清楚,自己成为知府不是自己能当知府,而是朝廷需要自己去辽东拼命。

说的难听些这是用命换的。

余令还知道,下一道旨意里一定会有让茹慈和闷闷回京的内容。

朝廷是不会让一个可以练兵的人不受控制的在地方练兵。

知府衙门的会议结束,信使忙碌了起来,他们要把今日余令安排的三件事传递到周边的几个县衙里。

王辅臣回到咸宁衙门。

咸宁县衙门和长安县衙门一墙之隔,一个有着人气衬托显得热热闹闹,一个沦为库房摇摇欲坠。

院里杂草丛生。

“秀忠,咱们开干吧!”

吴秀忠和王辅臣等人推开门忙碌了起来,人不多,加上王榆瑾一共也才三个人。

可三个人却干出了一股热火朝天气势来。

“臣哥,令哥真的没看上我姐么?”

王辅臣闻言一愣,无奈道:

“你这个事问我做什么,我和令哥关系好是不假,可这事我怎么敢问他啊!”

“我爷给我姐说了好几门亲事,我姐都不同意!”

吴秀忠闻言插话道:

“你姐姐的心思我们都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