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因为我善(3 / 4)

加入书签

>你在这上面耗费的时间越长,

你要不想看,可事情得做啊,你只能让小吏来决策总结出来给你。

这群人改一个关键点,避重就轻说一件事,主管发现都发现不了。

最无解的是最后执行权也还是他们。

地方贪污成风,很大原因就是这群人。

地方官员有替换制度,文吏不属于官员他们不替换且和地方的大户早都联合到了一起。

不是世袭……

他们硬是干出了世袭味道来,父传子,子传子……

所以,衙门里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衙役叫李四,明年叫李小四,后年叫李四小......

名字一年一换,人还是那个人。

......

户部堂官的官印又大又好看,收回目光,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小吏和泾渭分明的几位员外郎和郎中!

官少,胥吏多。

“我听说官场难以立足,文吏一职好多都是使了钱,托了关系才进来的,因为俸禄低,所以搞钱才是很多人目标!”

众人闻言心里咯噔一下。

人的名,树的影,新官上任不认识官吏,一上来就要上眼药。

这口气,怕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吧!

余令笑了笑,继续道:

“诸位,别忘了我先前在东厂干过,而且在长安我也是地方主官,以小见大,你们是什么样子,我心里清楚!”

余令没有恐吓,只是在讲实情。

“很多小吏在衙门里并不会去研究怎么做事,而是研究各种捞钱的窍门和律例,六部里,吏部和户部是肥差!”

余令温柔的笑了笑:

“大家别怕啊,这事我也只是听说,我不是大家口中的那种人!

吏部我管不着,户部我初来乍到,其实真的很好奇这门道是什么?”

余令哪里不知道什么门道,余令是门清!

吏部文吏是靠“侯官”制度来搞钱。

户部胥吏是通过奏销制度来索贿,地方开支,军费报销来搞钱。

想奏销快速拿钱,你就得给钱。

如果不给钱,就把你的奏销压在最底下。

掌管粮草的户部来往的奏销没有一千也有一万,等到看到你的奏销……

嘿嘿,你就等吧,使劲等吧!

如果你给了钱,这些掌管奏销来往的官吏就会把你的放在最上面。

上午来的,下午奏销就能报销下来。

如果你给的多,奏销审核的过程都能免掉,也就是说你写多少,你就能拿多少。

朱由校之所以让余令严查户部是有原因的。

朱常洛发内帑犒赏大军,钱财从户部走,还没出京城就少了二十万两。

孙承宗为啥去兵部?

因为后面内帑又发了一百万,走兵部发放到地方。

结果,同样没出京城就少了二十万!

两部的各二十万两被书吏分润了!

不叫贪污,叫分润,多么优美的词汇啊!

书吏拿了钱,然后开始孝敬。

别看这个过程多此一举,这个过程用余令的话来说是把钱洗白的一个过程。

真要查出来是受贿。

按照祖宗制度,官员贪污要剥皮的,贪污也叫“受财枉法”!

受贿则不然,受贿叫“受财不枉法”,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而且,现在也不是洪武时期,受贿之后可以找人官复原职的。

这些官场的小道道,余令看的时候惊为天人。

“市井里都说户部书吏收入很高,听说某家子嗣进了户部宴请宾客大摆宴席三日,他们都说有人说户部书吏的财富可与王侯相比!”

余令把印章往桌上一放,一声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