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把东子收入麾下 (球球双倍月票!感谢!)(1 / 3)
“强哥...”
刘强冬闻言局促地摆手:“陈总您可别这么叫了,直接叫我名字就行,实在当不起这声‘哥’。”
陈天见他神色不安,便也不再坚持。
虽说眼下自己比对方年轻几岁,但论成就和两世相加的年龄,自己都远胜于他。
“好,那就叫你强冬。”陈天微微颔首:“有没有考虑过把磁带生意搬到线上?”
刘强冬紧绷的肩膀松了松,苦笑道:“去年年底我试过在卓越网卖磁带,但订单太少,加上物流成本太高,根本赚不到钱,后来就放弃了。”
陈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千禧年初的电商配套设施确实不太成熟。
顺丰还只是区域性物流,全国配送唯有依赖邮政。
而邮政平邮不仅龟速,费用更是居高不下。
像磁带、光盘这类利润微薄的小商品,线上定价低了亏本,定高了又竞争不过线下实体店。
没有价格优势,消费者自然不愿选择网购。
他清楚记得,前世京东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03非典这场意外。
当人们开始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时,网购便成了最安全的替代选择。
就连杰克马的淘宝也是踩着这个特殊节点,在2003年横空出世,从此一飞冲天。
要知道当时电商赛道早已强手如林,易趣网稳坐龙头,8848、当当、雷军的卓越网等平台更是抢先上市。
但最终笑到最后的,却是后来居上的淘宝和京东。
它们的成功并非商业模式有多创新,而是精准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大抵就是如此。
即便京东和淘宝最终赢得了用户和市场,实现盈利也是多年后的事了,前期都经历了漫长的持续亏损。
杰克马现在敢贸然进来搞C2C电商,估计也很难成功。
他忽然意识到,前世这两大电商巨头不约而同选择2003年这个时间点入场,恐怕并非运气之类的巧合。
更大可能是这些互联网大佬们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精准捕捉到了非典时期爆发的线上购物需求,随后才果断入场。
“果然能跻身互联网顶层行列的创业者都不简单......”陈天暗自警醒。
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任何轻视对手的想法都可能酿成大错。
不过眼下千禧年这个时间节点,要说能把电商真正做成的,恐怕非他莫属。
这倒不是他盲目自信。
只因他手握海量用户资源,还拥有成熟宣传渠道,再加上测试完毕即将上线的网络支付平台。
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其他电商平台创业者不具备的。
就在刘强冬还在琢磨陈天话中深意时,对方突然开口:“强冬,我正在筹备一个电商平台,有兴趣一起合作吗?”
“我们...合作?”
刘强冬猛地抬头,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虽然他一直坚信自己终将有所作为,但此刻的他不过是个靠女友接济才能维持店铺运转的小商贩。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眼前这位互联网新贵,为何会对自己青眼有加。
“没错,橙天负责技术和资金投入,你来主导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给你5%的管理干股。”
这句话像道惊雷,震得刘强冬耳膜嗡嗡作响,大脑晕乎乎的。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下意识掐了掐大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