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Orange超级工厂(2 / 4)
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快速扩张的机会。
下一步,他计划将iPod推向日韩市场。
当下流行趋势就是这样,在日韩火的产品未必在米国火,在米国火的合法产品却一定会在日韩大受欢迎。
陈天听到他的想法后,自然是极力赞成。
要不是iPod产能有限,销售渠道也需要一个发展时间,他甚至希望iPod能直接在全球发售。
车间这块地皮原本还颇为宽敞,但雷君上任后多次新建厂房进行扩张,彻底没了空地。
e也从一个生产车间变成了十六个厂房的集群,iPod月产能也大幅提升。
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能达到月产100万台,但雷君还是不太满意。
根据米国销售的火爆情况,雷君判断iPod的缺口至少还有500万台左右,这还是没有算是日韩的最保守估计。
e自身的电脑业务占据了大半厂房,iPod在原址上的产能已经升无可升,雷君开始考虑重新选址建厂了。
但远水接不了近渴,一百万台的月产能,只供应国内消费者的时候显得很多,
但现在...对于致力于把iPod系列产品销往全球的雷君来说,明显有些不够用了。
雷君清楚靠自家这点产能已经不行了,此时必须要另寻一个能快速扩产的方法。
“陈总,你知道富士康吗?”雷君扭头朝在厂房四处打量的陈天问道。
陈天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他们怎么了?”
雷君说道:“前几天郭台名联系过我,对方的意思像是准备给我们代工iPod,还邀请我去他们龙华园区走访参观。”
“我们产能出现严重缺口了吗?”陈天问道。
对于代工陈天自然很熟悉,e在国内刚发售时也是找的代工。
后来出资收购了一家港商经营不善电脑厂,才逐渐开始走上自产自销的路子。
至于富士康陈天自然知道,刚才雷君提到的龙华园区更是在国内声名赫赫。
其是国内占地面积最大、员工人数最多的代工厂。
这座1996年建成的园区,占地面积达2.3平方公里,相当于230万平方米。
园区员工从南门骑车到达北门,需要耗时30分钟之久,可见其园区面积之大。
当初陈天没有找技术更成熟的富士康代工e的产品,不是因为对方别的,纯粹是他对这家台企缺乏好感。
倒不是因为件将富士康推上风口浪尖的“连跳”事件。
也不是其受到全球舆论强烈谴责的军事化、非人性化管理模式。
这些东西,在陈天看来都是双向选择,嫌管理严、压力大,员工大可以辞职走人,富士康可没霸道到不准辞职的地步。
对于高达几十万人的工厂群来说,这种严格管理在陈天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每天各种打架斗殴、偷盗事件绝对会层出不穷,工厂根本没法正常运行。
甚至正因为规范化管理,富士康也是国内最早一批给员工缴纳三险的工厂,工资待遇在国内也处于中上游水平。
但唯一一点,陈天无法接受,也是让他前世对富士康心存芥蒂的原因。
他有个亲戚家的小孩在龙华富士康上过班,过年时闲聊,陈天才知道富士康还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不是其他公司常见的那种员工等级分级,而是大陆员工在该厂永远只能当底层。
大多数大陆员工是流水线普工,基层管理的一级线长、组长、课长也是大陆员工。
但更上一层的公司中高层,则全是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