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陈天的资本手段(2 / 4)

加入书签

试图用愤怒来掩饰内心中不断蔓延的恐慌。

“拉里,冷静点。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制定应对策略,而不是像怨妇一样在这里发泄情绪。”

谷歌另一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显得相对沉着,满脸担忧地看向已经乱了方寸的搭档。

“我们连对手的产品都没见到,怎么制定策略?”

拉里·佩奇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我们知道敌人要来,却不知道他会从哪个方向来,什么时候来,用什么武器来。

这种全方位的未知,让我们除了被动等待,什么都做不了!”

这种敌暗我明的处境,这种对未知的无力感,正是让拉里·佩奇感到恐慌的根源。

如今的局势对谷歌极为不利。

市场上突然杀出这样一个重量级对手,让谷歌原本明朗的前景瞬间蒙上了阴影。

更致命的是,这会严重打击投资者对谷歌的信心,彻底打乱谷歌的上市计划。

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全靠概念和故事支撑。

一旦概念崩塌、故事讲不下去,整个企业就会如沙堡般溃散。

谷歌一直以来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我全球最大的

搜索引擎公司,没有强大的对手,目前在这个赛道上一骑绝尘,未来无可限量。

但现在,概念虽在,故事却已出现裂痕。

而当旧的故事难以为继时,市场和资本自然会转向那个能够把故事讲得更好的强者。

互联网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太多了。

谷歌绝不能成为下一个。

紧接着,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必应并未像其他兄弟公司那样将研发中心设在华夏,而是直接在美国硅谷租下了一整栋写字楼。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栋楼与谷歌总部近在咫尺,步行甚至不超过十分钟。

这种“兵临城下”的压迫感,给谷歌上下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拉里·佩奇的每一天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

连创始人都如此焦虑,谷歌的管理层和普通员工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很快,公司内部掀起了一波离职潮。

至于这些人离职后去了哪里?答案几乎不言自明。

一些如同“猎头”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在谷歌总部周边,见到佩戴谷歌工牌的员工便主动上前搭讪:

“嗨,朋友,哪个部门的?后勤的?那打扰了。”

“兄弟,做研发的吗?太好了,有没有兴趣聊聊新机会?待遇从优…这边请。”

与此同时,中关村,百度总部。

李严宏这段时间也亲临各部门一线,为基层员工鼓舞士气,总算暂时稳定了浮动的人心。

如今他已看清,陈天的志向在于全球市场,并不准备刻意针对百度。

这让他松了口气的同时,心底也难免生出几分不服。

自己这边严阵以待,对方却似乎根本没把百度放在眼里。

任谁遇到这种处境,都难免感到气闷。

更何况,必应参照的还是百度授权的技术。

一个后来者,凭什么就自信能超越作为“先驱”的百度?

百度目前在技术层面仍领先于初生的“必应”,只要这个差距持续存在,百度就暂时高枕无忧。

而如何保持技术上的持续领先?

答案无疑是广纳贤才。

在集思广益的环境中,技术未必能立刻突破,但突破的可能性无疑更大。

那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