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起苍西 66.伊州河津(3 / 7)

加入书签

    一直以来,蓝星上东方大国的古代也都是以文明自居,视周边的异族为野蛮,其实事实上未必如此。比如,中原王朝长期实行君主独裁加上官僚体制,根本没有办法能够正常地集中众人的意见来形成相对客观的决议。而反观那些蛮族,大都是部落首领之间的协商制,民主氛围要比中原王朝强了太多。

    尤其是自宋以后,拥有家国情怀、主人翁意识的关陇门阀被消灭,出身于平民的文官具有的是小民意识,因此中原王朝常常以庞大的体量被人口少了很多的异族所灭,而异族入主中原后迅速“汉化”,而这“汉化”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君主的独裁。

    而君主的独裁到了什么程度?比如就在非常近代的时期,对重要的大臣,君主可以一言而决其生死,动辄诛杀九族,甚至不让其死后入葬,而无须经过任何法律程序。

    这就是典型的权比法大,东方大国古代的法律不是用来制约皇权和统治者的,仅仅只是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

    满清在入关前,黄台吉作为满清皇帝,因为擅自动用了国库的一点钱就被打板子,这个在明朝和任何中原王朝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就算是满清自己,在入关之后,也是将君主集权发展到了巅峰,打皇帝板子这种做法成为了最可笑的笑话。

    到底谁是文明,谁是野蛮,已经说不清了。

    一般来说,越是英明的皇帝就越是想要独裁,因此就要压制对自己能够起到牵制作用的人和集团,比如君权相权之争,开国皇帝与功臣之争,再比如唐代以前的皇帝与门阀世族之争,但是,皇权是必须要有牵制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在宋代之后,世族是没有了,但宰相也是没了。即使皇帝再英明,一个人也是治理不了天下的,总得有人帮他,不用世族就得用文官官僚集团。但是,官僚们大都是出身于平民,相比起还有一定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的门阀世族来说,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所以通常更加倾向于因循,面对入侵的异族强权往往不会选择坚决抵抗而是选择投降和臣服,其实这都是小民意识,根本没有撑起国家的情怀和能力。所以,宋代以后的东方大国就是因此而每况愈下、终至于无力回天。

    而反观华夏初起之时的迅猛扩张,是基于分封制的。

    这个世界也是同样,在上古末期诸王时代结束、大华王朝第一次把东土统一起来之后,历代东土王朝的地盘都是一直在扩张,从雍州加上关东一直扩张到了最大的范围,然后在进入近古时代、古门阀衰落、皇权对相权取得彻底的胜利、官僚集团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后,就开始逐渐萎缩,西北七州、北方六州先后丢失,造成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虽然古门阀对内也是有问题的,过度的土地兼并造成了王朝的周期性轮替,但在对外方面却是一直都没有含糊过。而官僚集团就不是了,虽然尚未造成蓝星上永嘉之乱和靖康之耻那样的不忍言之事,但国土越来越小却是事实。

    而且,随着君主独裁愈加严重,这官僚集团在无法通过左右国家的前进方向以获取利益后,就只剩下了通过对底层民众的掠夺来满足自己的贪欲,让民众更加苦不堪言,这一点较之古门阀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是君主集权加剧,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