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博弈(1 / 2)

加入书签

一个大型项目,最怕的就是政策的摇摆和领导的更迭。

文兴海也无法去深究,说这番话的人,背后有几分是韩光达的影子,又有几分是出于公心。

临阵换帅,从来都是政治博弈中的险棋。

尤其是在一个如同江南新区这般体量巨大、牵涉面广的明星工程上,其潜在的后果远非一份人事任免通知所能概括。

先是政治层面的连锁反应。

一个常务副市长级别的总指挥被中途撤换,无异于向整个江州官场乃至更高层级的省委省政府投下了一颗石子。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是复杂的:是韩光达能力不足,还是他在项目中涉及了更深层次的腐败问题?是文兴海市长意在集权,还是市委班子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裂?

每一个猜测,都可能引来上级的问询和更严密的审视。

这对于力求稳定、不愿看到内部纷争的省一级领导而言,绝非一个乐于见到的局面。

其次是行政体系的内部震荡。

韩光达担任总指挥数年,其麾下必然形成了一个完整且脉络清晰的指挥体系。

从新区管委会的各个部门负责人,到下属各个具体项目的承包商、供应商,都早已习惯了他的行事风格和权力架构。

陆江河的空降,意味着这个体系将被彻底打碎重组。

那些被视为韩光达嫡系的人马,必然会感到前途未卜,他们的反应将直接决定新旧权力的交接能否平稳过渡。

消极怠工是最轻微的抵抗,暗中设置障碍、制造麻烦,甚至与外部势力勾结,将内部矛盾公开化,都是可能生的风险。

行政效率的断崖式下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再者,是项目本身的执行风险。

任何一个新任领导,即便如陆江河这般对问题了如指掌,也需要时间来重建自己的权威和指挥链条。

这个权力真空期,对于一个分秒必争的大型工程而言是致命的。

原有的合同需要重新审视,原定的计划需要重新评估,合作的银行、投资方会因此变得谨慎,甚至暂停资金的注入,要求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那些刚刚被安抚下去的拆迁户,一旦嗅到权力更迭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再次提出新的诉求,引新一轮的群体性事件。

整个项目,会从一个高运转的机器,瞬间变成一堆需要重新加油、调试、拧紧螺丝的散乱零件。

这种停滞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损失,将是天文数字。

文兴海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盘棋的险恶。

江南新区这个项目,从他到任江州那天起,就成了悬在他头顶的一把剑。

项目搞好了,是前任栽树,他乘凉;项目搞砸了,这口巨大的黑锅,却要由他这个现任市长来背。

韩光达在其中经营多年,早已将之打造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如今,王海自,督查报告出炉,这把剑终于露出了致命的寒光,也给了他一个撬动棋盘的支点。

抛开他确实欣赏陆江河的能力、需要一个锐利的年轻人为自己冲锋陷阵之外,文兴海内心深处,更有一种强烈的执念:他要让这个江州未来十年的标志性工程,在自己手里真正地脱胎换骨,焕新生。

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市长任期内,政绩栏里最显眼的一项,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江州的权力架构里,他这个市长,与韩光达这位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失衡。

他是市政府的一把手,名义上的“班长”

,但在常委会的票数、在干部系统中的人脉、在对各个实权部门的掌控力上,他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