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来自地外的机器人(4 / 5)
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人类发射了多颗拦截卫星,将目标紧紧包围。
同时,通过激光雷达对其表面结构进行扫描,试图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获取更多信息。
在地面上,人类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中,一座高安全级实验室(BSL-4级)迅速建成。
这座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屏蔽和一系列严密的防护措施,旨在为研究这个外星物体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接下来便是回收与初步分析阶段。
科学家们小心翼翼地对巨大机械人进行采样,采集微量金属样本时,严格避免直接人体接触,以防未知的风险。
在实验室中,他们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对液态金属的黏度、电导率等参数进行测试,并与地球已知材料数据库进行对比。
同时,为了抑制其潜在的活动,防止它自主变形或激活,科学家们用超导线圈生成强磁场,将其能量进行隔离。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外星物体,科学家们几乎穷尽各种先进的鉴定手段。
在材料科学分析方面,通过质谱仪对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惊人地发现了地球上不存在的同位素比例,还检测到了稳定超重元素,这无疑证明了它并非来自太阳系。
透射电镜下,原子排列呈现出非晶态与晶态的周期性交替,其复杂度比人类已知的材料高出数个量级。
科学家们还进行了自修复实验,用离子束刻蚀表面后,惊奇地观察到金属在数秒内流动修复损伤,这种自修复能力远超人类当时的液态金属技术。
一个个令人震惊的实验结果无不表明,这个巨大的机械人形所蕴含的科技,是远超地球的。
在能量与信息解码方面,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模拟引擎能量反应,观测到了未知粒子的衰变路径,却难以推测出它是如何驱动的。
然而,当尝试用特制接口与引擎交互时,却发现它接收的是非二进制信息流,呈现出多维几何编码,这给信息解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文明痕迹比对方面,科学家们对物体表面的刻痕进行分形算法解码,结果呈现出与人类数学完全不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