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后记其二:最庞大的文明火种(保命章)(2 / 3)

加入书签

下真空磁悬浮管道如同大地之下的动脉,以最高时速1200k的速度,将人们迅速送往分布在各地的各个发射基地。

在40小时内,大量民众有序地集结到这些基地,等待着前往太空的契机。

与此同时,预置的12万架“鲲鹏 - 77”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纷纷启动。

它们采用超导电磁弹射与冲压发动机的组合动力,单机每次能够运送8000人至近地轨道的方舟之上。

每45分钟,这些空天飞机就能完成一次地轨往返,在72小时内,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使者,实现了20亿人次的运输任务。

而在月球上,广寒宫月球基地早已提前部署好300万吨液氧燃料库与维修中心。

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太空中继站,为空天飞机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中途补给。

月面的太阳能阵列群如同一片片巨大的能量收集器,通过微波输能技术,将源源不断的能量输送给轨道上的方舟,为它们的航行提供着持续的动力。

……

为了确保东大乃至全人类的文明火种得以延续,还有3艘特制的舰船肩负起了特殊的使命。它们携带了1.2亿份动植物胚胎,这些胚胎如同沉睡的希望种子,等待在新的星球上生根发芽。

同时,船上还装载着1.4PB的数字文明数据库,这里面记录着东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无数先辈的智慧结晶。

此外,工业母机纳米打印机也被一同带上船,这将成为在新星球重建文明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物品能够长时间保存,液氦超低温保存技术被运用其中。

在东大的大地上,青藏高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52座量子加密地堡悄然建成。

为了应对最极端的情况,这些地堡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埋藏着青铜铭文板,上面镌刻着地球的历史与人类的一切智慧结晶。

抗辐射芯片中储存着关键的科技信息;文明指南则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文明提供着指引。

地堡由钚 - 238同位素电池维持运转,即便历经十万年的漫长岁月,依然能坚守着这份使命。

……

在方舟内部,按照“千人社区”的原则精心分配舱室。

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关键职业人员,他们将在漫长的太空航行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延续文化教育,确保东大的文化与精神得以传承。

同时,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精确记录着全体公民的社会关系与财产数据,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与公平。

在杰顿通知后的0 - 12小时内,东大全国瞬间进入军事管制状态。

19个发射基地的穹顶缓缓开启,“鲲鹏 - 77”空天飞机群引擎预热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撤离正式拉开序幕。

在12 - 36小时,地面上,如同一条条奔腾的河流,十几亿人口有序地向着发射基地集结。

而在太空中,方舟的生态穹舱生命维持系统也同步启动,为即将到来的乘客们准备好生存的空间。

在36 - 60小时时,地月之间,空天飞机如穿梭的飞星,运输量达到峰值,单小时运送量突破1700万人。

在方舟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乘客调整冬眠程序,帮助他们在漫长的航行中减少消耗,保存体力。

最后60 - 72小时,方舟舰队的核聚变引擎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巨舰缓缓驶向宇宙深处。

剩余的几亿人通过月球中继站,完成了二次运输。

最终,东大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