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吸辐射就变强?那光也算吗?(设定补充)(3 / 5)
窟的每一处内壁。
若将视线沿着甬道一路延伸,便能清晰地分辨出,这些紧贴地下空间内壁生长的生物群落愈发密集,直至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可供附着的空间。
只要沿着甬道继续深入,周围的空间便会迅速开阔起来,而更为广阔的空间必将展现出更为神奇和壮观的景致。
不过,即便仅着眼于眼前这片处于边缘地带的生物群落,也足以让人想象此处生态环境的复杂程度。
并且,这种对于地下生命而言堪称“极端”的边缘环境,或许更能一些更为根本的问题。
那就是这片生态环境的生产者在哪儿?
就如同杰顿曾经见识过的众多深海热液喷口区生态系统一样,要构建一个哪怕最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作为整个系统根基的“生产者”角色。
没有“生产者”作为基础,所谓的生态系统便如同无本之木,失去了最底层的基石,整个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从目前所观察到的情况判断,以这些生长在洞壁上的发光生物的丰富程度和覆盖范围来看,它们作为“生产者”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毕竟,在一个封闭且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生产速度必须大于“消费者”与“分解者”,覆盖范围也理应更为广泛,否则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因此而崩溃。
然而,“生产者”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能够繁衍生息、供养整个系统的上层结构,并非无本之木。
最直接的问题便是:这些真菌、地衣以及看似相对原始的植物,究竟依靠什么生长?
看这里的环境,总不可能是光合作用吧。
这里的光源也是这些生物自带的,并没有其他与地面环境相通的地带。
无尽能源?
告诉赛尔号,我们找到了!
当然这只是玩笑。
这里既不像地表世界,有亘古不变是恒星光芒给予滋养。
也不像一些地底或是海洋深处的热液喷口区,有从地底源源不断涌出的硫化氢可供氧化分解。
至少杰顿并未闻到那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而且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