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化茧其二:敏捷之力(1 / 6)

加入书签

强大的肉体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敏捷度也不容忽视。

巨型躯体的行动,在任何作品里,似乎都与笨重、迟钝相关联。

但是,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假设一下,就拿那些着名的合体怪兽来举例,吉咖奇美拉,萨乌鲁斯等……

倘若我三百米的身躯,能够做到与五十米身躯的反应速度一样,那奥特曼该如何应对呢?

当下,对于杰顿而言,最为关键的要素,无疑是其体内神经传导这种特殊的信息交换机制。

在常规生物的体系中,整个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交换的重任,而这一过程主要是借助化学信号的传递来达成。

一般情况下,生物的神经细胞呈现出独特的结构,通常具备一条修长的轴突以及多个树突。

那条长长的轴突,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极大地拓展了神经细胞的影响范围,使得神经信号能够传输至更远的区域。

而数量众多的树突,则像是一个个信息交互的枢纽,负责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进行细致而复杂的信息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会呈现出电位变化,也就是生物电场的产生,但追根溯源,其实质依旧是神经细胞连接点之间化学物质的传递。

正因如此,整个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速度并非无拘无束,而是存在着特定的极限。

事实上,经过科学测定,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大约维持在每秒100米左右。

基于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

以人类平均一米多的体长为例,当人体躯干末端感知到诸如痛觉或者触觉等某种信息时,将相应信号传导至大脑,大致需要0.01秒多一点的时间。

倘若再考虑到信号从大脑返回至躯体末端所需的时间,那么仅神经信号的往返传递,就大概需要0.03秒。

这样的时间间隔,乍看之下,似乎极为短暂,仿若转瞬即逝。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将大脑对这些信号的处理速度纳入考量时,情况便有所不同。

在正常情形下,人类对于某种信号的完整识别过程,通常至少需要0.1秒以上的时间。一般而言,这个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