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化茧其二:敏捷之力(4 / 6)

加入书签

深的思考。

虽然尚不明确其中的具体原理,但杰顿大胆猜测,与地球生物神经冲动需借助突触间化学信号间接传递不同,潘多拉树木之间或许传递的是真正的电信号。

若地球生物神经传递速度现今理论极限为150米每秒,那么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速度无疑要快上无数倍。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潘多拉树木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也仅为百米每秒的程度,那么要实现遍及整个星球的树木之间的信息交换,所耗费的时间将是何等惊人?

但是,此时哥布纽的声音却突然出现:

“其实这种纯粹电信号传导冲动的神经系统,在地球生物体内本身就是存在的。”

“嗯?什么意思?”

“其实,地球生物神经体系里,突触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相互接触的关键。既是神经元在功能上建立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进程里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此前你所认为“低效”的化学信号传递机制,主要是借助一种特定的突触结构——化学突触来达成的。然而,在地球生物的体内,实际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突触结构,也就是电突触。”

“这两种突触的差异显着。化学突触依靠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以此来影响突触后的神经元。”

“与之相对,电突触的信息传递则是通过神经膜间的缝管连接实现的,它无需神经递质的介导,而是让电信号直接进行传递。”

“从表面上看,电突触具备信号传递速度更快、能量消耗更低的优势,确实效率更高、更为先进。但是电突触这种结构大量存在于低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在高等脊椎动物体内却极为少见,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随后,哥布纽在杰顿的脑海里构建出了神经的图像:

“简而言之,电突触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由于电突触直接传递的电信号具有双向性,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划分并非绝对。这就引发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两个甚至多个信号同时产生并汇聚时,这些信号会严重地相互干扰。”

而此时,杰顿也大概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打个比方,假设突然产生了排尿的冲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