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总统:为什么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啊(1 / 7)

加入书签

目光回到1954 年。

冷战的阴云已然在世界上空盘旋近十载。

苏美两国秉持着“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策略,暗自较劲。

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仅仅一年之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便会为两极格局的形成敲响定音之钟。

就在这风云变幻的关键节点,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深处,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核潜艇,这一头无畏的钢铁巨兽,向着人类从未涉足的深度发起挑战。

它缓缓下潜,叩问着深海那无尽的秘密。

然而,就在它抵达那前所未有的深度之后,却如石沉大海般失踪了,没有留下丝毫踪迹,仿佛被深海无情地吞噬。

最初,指挥部推断是故意静默,因为潜艇可能根据命令或自身判断,如躲避探测、执行高度机密任务等,主动进入极端静默状态,关闭所有主动通信和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仅被动接收信息。

这种状态下的“消失”是计划内的战术行为。

但通常会有预设的联络时间窗口,长时间超过窗口仍未联系,也就引起了指挥部警觉。

“消失”本身是重大警报信号,因为核潜艇保持通信畅通是其安全性和指挥链的关键。失联即意味着重大异常。

而敌对行动是最敏感、最危险的猜测, 如果被证实,可能引发严重国际危机甚至冲突升级。

如果现在公布这个事件,那么远在大洋彼岸的某个联盟会怎么想?

这个潜艇的消失,又是否是他们的成效?

各方会非常谨慎地评估证据。

而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关键节点,任何一个小小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热战开启的导火索。

但很快,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诡异事件。

美国的缅因号战列舰毫无征兆地发生爆炸事故,舰体瞬间被炸得支离破碎,海面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甚至连苏联的舰艇也陆续出现各类问题。

起初,美国人笃定这是苏联人的阴谋诡计,而苏联人则针锋相对,坚信是美国在背后搞鬼。

双方各执一词,使得本就剑拔弩张的两国关系愈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