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国会的商讨(6K)(2 / 9)

加入书签

知道它那层看似生物组织的甲壳坚硬到超越了当时人类已知的任何天然或工程材料外……

人类对它内部孕育的东西,本质是什么,目的何在,几乎一无所知。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深渊,吞噬着所有试图探知的光束和信号,只给予最基础的生命体征反馈。

——那稳定得令人心悸的“嘟…嘟…嘟…芝——顿——”的震动和光芒律动。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它没有进攻,没有移动,甚至对外界的干扰(包括早年小规模的爆破尝试)也毫无反应,仿佛只是一块活着的山岩。

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悬在知情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份深藏于巨大外壳下的、即便处于未孵化状态也流露出的、压倒性的生命威压,如同实质的重力场,让每一个靠近的观察员都感到窒息般的惶恐。

这些年来,围绕骷髅岛裂口建立起来的监视网络,经历了无数次迭代升级。

更尖端的钻探技术试图打入更深的地层;更大功率的次声波探测仪日夜扫描;高精度、抗磁干扰的地震阵列铺设在裂口周围的丛林中;低轨道卫星用合成孔径雷达反复凝视这片区域;甚至尝试过投放安装有地质传感器和抗干扰摄像头的武装遥控机器人深入坑底……

然而,成果微乎其微。

钻探在触及那层覆盖坑壁的斯菲亚藤蔓网络时就会遭遇毁灭性失败。

无论钻头强度多高,一旦碰到那些藤蔓,要么被其坚韧异常且带着腐蚀性的表层弹开、崩解,要么在短暂接触后,钻探设备本身就被一种无声的能量波侵入,精密仪器瞬间短路烧毁。

一众操作员只能从最后传回的雪花影像中瞥见快速增殖蔓延的绿色晶格覆盖镜头。

次声波探测器捕捉到的只有那永恒不变的、低沉、机械般规律的“嘟……嘟……”声波。

无论加多少滤波器和降噪算法,都无法穿透包裹巨卵的能量场,分析其内部结构。

地震阵列记录到了无数次岛上的正常地质活动,以及金刚等巨兽活动引起的小型震波,但坑底巨卵区域,永远是一片稳定的“死寂”区。

唯一能捕捉到的巨卵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