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2章 她的家人全都指望不上啊!(2 / 3)
这都什么跟什么?
对方早已入朝为官,乃是堂堂正三品御史大夫,并非正在备考的白身,哪里还需要拜师?!
邵景安愣怔了一下,不明白众人话题为何转得如此之快,不过片刻,就扯到拜师上面,而且他爹还大言不惭地想让芮成荫拜自己为师。
简直是胡来。
当即皱起眉头,淡声道:“我此生并无再收徒的打算。
再者,芮大人资质出众,心性高洁,于实务政见上早已有鲲鹏之志,展翅之姿。
我不过痴长他几岁,所得不过圣恩眷顾,这才忝居太傅之位,岂敢以“师”自居?”
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短短几句话,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全了对方颜面。
同时,还巧妙点出芮成荫与他同朝为官这件事,暗示在场众人,芮成荫并非普通人,而是朝中大臣。
本以为这样说,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不管之前众人说了什么冒犯芮成荫、傅玉棠二人的话,皆可到此为止。
只要顺势打个哈哈,便能含糊过去。
岂料,邵鸿济一没注意到他的称呼,二没在意芮成荫的身份,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他第一句话——不愿意收徒一事上面。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便率先瞪起眼睛,直直盯住邵景安,抢先一步道:“阿景,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但凡世家,谁不想永久昌盛?!
在邵鸿济看来,世家长盛不衰的秘诀,便是以英才为活水,溉家族之根基。
懂得门户之见终是死水,海纳百川方能不竭之理。
因此,他从来不将目光局限在族谱上的几个名字之上,而是将天下英才皆视为“可为我所用”的宝贵资源——
不因寒微而轻视,不因异见而排斥。
于市井之中识得未琢之玉,于草莽之间起用困顿之才。
用知遇之恩为纽带,将双方牢牢捆绑在一起,互相成就。
世家门楣能否历风雨而不倒,看的并非祠堂下埋着多少祖产,而是门前路上,有多少贤才能士愿为其奔走,又有多少寒门俊杰视其为归宿。
唯有破门户之见,纳天下英才,共铸荣光,才是世家真正的、永不枯竭的传世之宝。
也正是领悟到这点,自他当上家主后,便开始开办书院,广纳人才。
经过这些年的累积,外加有邵景安这活招牌,书院一跃成为禹城最好的书院。
内中,更是少不了资质上乘的学子。
可以说,禹城目前叫得上名号的读书人大半都是出自邵氏书院。
他有预感,明年科举过后,邵氏将发生两件大喜事。
其一,邵氏书院不出所料的话,将名扬天下,引来各地学子的追捧。
其二,邵氏自此将登上慢慢登上世家顶流。
毕竟,阿景从边关回来了,在朝堂之上也算有几分地位,他可以暗示阿景,让阿景稍微拉拔一下那些出自邵氏书院的中式的学子。
有书院的栽培之恩在前,后又有阿景的知遇之恩,学子们必然感激涕零。
久而久之,便成了阿景的门生,邵氏的人才。
届时,阿景在朝中有了可靠的帮手,邵氏亦有了广阔的人脉网,再昌盛百年并非梦想。
他这边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四处吸纳人才,一心振兴门楣,万万没想到自家活招牌却如此不配合,当着外人的面驳了他的话也就罢了,还说不再收徒?
这怎能行?!
邵鸿济顿时板起脸,上上下下打量着面前的小儿子,竭力压下心里的火气,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