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3 / 3)
雄伟辽阔,一样的有担当责任。
张齐齐自愿留了下来,他自己找到了傅书业,请求留在傅书业的身边,做个普通巡逻兵。
傅书业很犹豫,他看着张齐齐的家庭情况,家有老母和一啼哭婴孩。
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如何能将这个家庭的唯一劳动力留在边疆?
可张齐齐坚持,他求了三日的假期,要去接上全家来此定居,以此打消傅书业的顾虑。
傅书业再没有办法拒绝,只好由了他的意思。
前线的士兵分批撤离,定境河以往密密麻麻的军营撤下了一半,放眼望去一片平地辽阔。
我与严决明的归期在即,只是日子一天天近了,我却不自觉地回避。
定境河多好啊。
没有了战争,田野上笼着一股轻烟,朦朦胧胧,河水叮咚,冲刷着两岸的碎石。
河面升腾着雾气,潮湿温润,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云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和的秋夜。
太阳跌进了西山,余光在山后迸发,映衬着天空霞红一片,山谷中的秋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而山峰的阴影很快倒压上了天幕,阴影越来越浓,渐渐与夜色融为一体。
光穿过树阴,漏下了一地闪闪烁烁的碎玉,照在河面上,反射出银白的流光,灵动又安然。
我拍了拍身上的浮尘,最后一次抚.摸了石碑上的文字,准备离去。
绵绵秋雨落下,淅淅沥沥,雨水冲刷在定境河畔。
那枚书着“定境河”的石碑被雨水冲刷的干净,红色的底漆一览无余,无声地昭示着这块土地的归属。
我和严决明还是坐上了归程的马车。
京城的催促函一封接一封地飞来,实在拖不下去。
傅书业将我送上马车,四目相对间,除了一句“保重”再什么也说不出。
看着他挥了挥手,车夫扬起马鞭,在马蹄声中,冲向雨雾。
身后是越来越小的傅书业,直到雨雾将他的身影彻底淹没,再看不清楚,我才放下车帘。
雨声淋淋,每一滴都冲刷在定境河岸无声的墓碑之上。
那是凌将军,是梁翊,是每一个永远留在定境河的士兵。
如今他们,要同傅书业一起,注视着边疆的领土,注视着这片土地的平安。
英魂永驻,活着的人,将继续,正义向前。
↑返回顶部↑